我真是大昏君

第三百五十一章 封爵之賞(1/2)

    正因為《農政全書》中有如此之多的備荒內容,還收錄了土豆、番薯、玉米等抗寒抗旱作物,皇帝才會如此著急。

    等到《農政全書》刊印出版,皇帝將下聖旨將其作為地方官員必備必讀的書籍。甚至於,還將以其為教科書,通過考試招錄大批農業相關的官員。

    民以食為天,大明的飯碗一定要穩之再穩。

    隻要老百姓能吃飽飯,哪怕出了昏君,這天下也變不了。

    “萬歲,還請收回成命。”徐光啟再次躬身請奏,打斷了皇帝的思緒。

    平遼成功,皇帝要封賞酬功。封爵的名單上就有徐光啟和孫元化,還有孫承宗、袁可立、熊廷弼等人。

    徐光啟此番覲見,便是向皇帝謙辭封爵之賞的。可皇帝的思路多變,又轉到了還未完稿的《農政全書》上。

    皇帝擺了擺手,說道:“朕意已決,徐卿不必謙辭。嗯,若無他事,先行告退吧!”

    徐光啟:“……”

    沒想到皇帝這麽幹脆,話都不讓多說。徐光啟愣怔了一下,隻好起身告退。

    選在平遼之後封賞,隻是趕這個機會,更加地隆重,可並不一定就是戰陣殺敵立功的武將。

    若論徐光啟的功業,隻是在北方試種番薯成功,便足以封爵。番薯看著不大,可大災害時能救活多少人的性命?

    還有孫元化,造槍造炮,增強了明軍的戰力,減少了將士的傷亡,於平遼亦有大功。

    而且,皇帝賜爵也與以前不同,不再是世襲製,而是終身製。

    對於世襲製的東東,除了皇位傳承,朱由校是相當地反感。采取終身製封爵後,就不太擔心也象宗藩般泛濫。人死了,爵位即除嘛!

    當然,這些都不是皇帝要開封爵之先的最終原因。

    本來,冊封爵位是以軍功為先,在洪武和永樂年間時,盡管封的較多,可都基本稟承著這樣的原則。

    但在嘉靖時出現停滯封賞的局麵,這一政策又被之後的君主所繼承。

    而到了明朝末期和南明的時候,情況再次的發生變化,君主開始大量的冊封,導致爵位泛濫。

    其實,無論是停止封賞,還是大肆封爵,都是不正常的現象,使得爵位失去了原有的激勵的作用和意義。

    該封就封,該賞就賞,以功績為標準,難道很難嗎?

    更過分的是說了不算,拿封爵當幌子的皇帝。比如景泰,發布了如能殺死伯顏帖木兒或太監喜寧就可以封爵,但有人做到了後,景泰帝卻拒絕而封賞其它。

    發布詔書承諾封爵在明朝早已存在,被人們稱為封爵皇榜,可以在戰爭時用來激勵鼓舞士氣。

    以封爵懸賞天下,等到有臣子實現時又不遵守約定,皇帝的金口玉言,簡直形同狗屁。

    還有被時人稱為武功近二百餘年未有的李成梁,如果沒有張居正的幫助,也撈不到寧遠伯的爵位。

    朱由校認為以軍功封爵對於國家有著重要的作用,就象秦朝時的軍功爵祿製,完全可以激勵武將為朝廷效忠,並成為維護朝廷的重要基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