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三百四十二章 湄公省新政(2/2)

    比如麓川思氏土司,勢力龐大,反叛的時候,明廷便征調了不少西南地區的土司兵參與作戰。

    在明軍和土司聯軍的討伐下,思氏被擊敗,麓川的土地被瓜分,出兵的木邦、孟密等土司都得到不少好處。

    無利不起早,你不給好處,誰會賣力幹活兒呢?

    可討伐播州楊氏後,明廷並沒有給出兵的土司分潤,反倒直接把播州拆解,並入自己直接控製的省份。

    可以說,播州平叛是成功了,但卻寒了出兵助戰的土司們的心。

    等到奢安之亂時,大大小小的土司或加入叛軍,或暗中相助,極大地增加了朝廷平叛的困難。

    這倒也不能說是明廷的失誤,和土司的關係本來就既合作,又防範猜忌。對帝國來說,隻要有機會、有力量,自然想把土地納入直接統治。

    對於土司來說,既要在表麵上聽朝廷的號令,又要警惕著朝廷進行的瓦解和吞並,極力保持住自己的獨立王國。

    雙方都覺得挺難的,湄公省重設土司,似乎給雙方的猜忌提供了緩和的機會,好象有了新的解決緊張關係的辦法。

    交卸完任務,徐弘玉和徐如彬,以及他們所率的部隊又有了五天的休息時間。

    輪戰輪休,明軍倚仗人力優勢,以戰代練,不斷地襲擊騷擾,使叛軍陷入疲弊,連耕種生活都不能正常進行。

    叛軍數次反攻,意圖打破封鎖圍困,都在明軍越來越強大的火力麵前遭到挫敗,平白損失了大量土兵,並使其產生了畏懼心理。

    帶領人馬出了前線營寨,來到十幾裏外的軍營簡單收拾,徐弘玉等將領便相約去鎮上喝酒放鬆。

    在現在的大明,凡是有軍隊的地方,就促進了當地的工商業發展。朝廷不欠餉,大兵有錢,吃穿住行,都是商機。

    另外一個關鍵因素,便是軍隊的紀律得到了不斷的加強。

    不管是遼東,還是西南,連各地方的衛所駐軍,大多都換成了武學畢業的軍官,稟承著軍製改革的計劃,對部隊的軍紀進行嚴厲的整頓。

    而隨之配套進行的,便是憲兵部隊的建立。隸屬於軍法部門,即便是軍隊的最高指揮官,也無權幹涉。還有糧餉的發放,也是脫離最高指揮官的工作。

    軍營離鎮子不遠,幾裏地說到就到。又是將近月餘沒來,鎮子又有了變化,更顯得熱鬧繁華。

    “新開的酒樓?”徐如彬勒住馬頭,瞪大眼睛打量著不遠處的建築。

    徐弘玉揚鞭一指,笑道:“兄弟們,某作東,去嚐個新鮮如何?”

    “好,好啊!”幾個軍官齊聲應喏,說笑著縱馬而去。

    士兵有錢,軍官的餉銀更高,又沒帶家眷。男人嘛,在外麵打仗出生入死,閑時喝酒暢飲乃是常事。

    明軍的軍營在附近,吸引了不少商人前來賺錢,也帶動了整個鎮子的經濟發展。

    “嘿,竟然是金陵菜。”徐弘玉甚是驚奇,離家數年,還真想吃了。

    看到幾個軍官在門前,夥計殷勤地上前招呼,一口南京口音更讓徐弘玉備感親切。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