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三百四十二章 湄公省新政(1/2)

    翻身農奴把歌唱啊,把歌唱!

    皇帝想得很好,也很美,盡管事實上並不是如此簡單而容易。

    在明朝的官吏口中,少數民族還被稱為雜色人種,有著根深蒂固的歧視。而且,要有足夠的土地分配,也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或去搶,或去……搶。

    土地的數量早已不夠,明朝中後期的工商業得到大發展,與失去土地的閑散勞動力增加有很大的關係。

    徐弘玉等人率部回到了營寨,準確地說,是水寨。

    根據水西的地形地勢,明軍采取以河流為屏障封鎖圍困的策略。

    大渡口設水寨,設烽火台、炮台;小渡口或建水寨,或用木石堵塞,把叛賊牢牢封死在崇山峻林之中。

    在糧乏鹽少的情況下,叛軍的分崩離析越來越明顯,不斷有人逃出叛賊的控製,向明軍投誠歸附。

    徐弘玉等人在營寨中就看到幾十個逃出來的平民,都是麵黃肌瘦、疲憊不堪,也不知鑽了多少深山老林,才逃出生天。

    而明軍對這些人的處置也形成了規範,押至後方稍事休息後,便沿途押解,走廣西的水路陸路,在欽州港登船,直駛湄公省。

    兩廣分劃,廣西擁有了廉州、欽州兩大出海港口。在朝廷的支持,新任廣西巡撫鄧士亮的督促下,由貴州、廣西向湄公省移民的工作越來越有序地進行。

    海商總會以利誘之,朝廷也同樣出台了政策,專門針對雲、貴、川、桂四省的土司。

    能招徠千人赴湄公省墾荒定居,則給安撫司頭銜,權力與內地無異;兩千人,則是招討司。以此類推,直至宣撫司。

    對於雲貴川桂的土司來說,朝廷的這項政策極具誘惑力。

    據明史載:“其土官銜號曰宣慰司,曰宣撫司,曰招討司,曰安撫司,曰長官司······”

    雖然銜號眾多,但朝廷控製極嚴,特別是在襲位傳承時,往往設置障礙,恨不得土司就此終結,土司之地收歸直屬。

    而且,土司銜號隻有一個,在家族內部也爭鬥頻繁,刀光劍影、陰謀暗算層出不窮,都為了繼承權而不擇手段。

    現在,朝廷在湄公省放開土司銜號,等於給了內地土司開枝散葉的大好機會。

    誰沒有子侄,誰不為了能世代傳承而煞費苦心?派出子侄輩帶領部分族人在湄公省紮下根基,既拓展基業,又少了內部的血腥爭鬥。

    當然,土司們也會想到遷民於外,實力將受到損失。但權衡輕重之後,依然覺得利大於弊。

    在內地的地盤已經固定,基本上不可能再擴張。用武力去搶,朝廷可不允許。搞平衡,不使一家獨大,甚至是拉小打大,向來是朝廷的原則。

    比如播州楊氏,號稱“地方二千裏,民悍而財富”,但在發動叛亂後,僅僅維持了兩年。

    原因很簡單,楊應龍起兵後,周邊土司沒有和他一起參與叛亂,反而響應明朝征調,派出土兵一起參戰,孤立無援的楊應龍無法抵擋。

    其實,也不是其他土司更忠於朝廷,而是攻打播州楊應龍,有利可圖。從這裏也能看出明廷對土司的策略,也有一定的可取之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