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二百零一章 老宋行啊,檢閱授旗(3/4)

    截舌就是割舌頭,在漢朝,曾把截舌作為死刑的一種附加手段。

    凡是謀反、叛逆大罪應當夷三族的重大案犯要用“具五刑”處死,其中同時犯有誹謗、辱罵等罪行的犯人在黥麵、割鼻、斬腳趾之外,還必須先截斷舌頭。

    截舌之刑直到明清時,仍然在淩遲時,對某些犯人先要施行,這是為了禁止他臨刑叫喊或辱罵;有的犯人在截舌的同時,還要打落他的牙齒。

    當然,也有比較仁慈的方法。就是堵住犯人的嘴,不讓發聲。

    堵嘴之物最常見的是麻核,就是用麻繩打上結,再浸上麻醉之物,塞入犯人口中。舌頭被麻痹,口中無縫隙,隻能發出嗚嗚的聲音。

    咬舌自盡不一定會死,割掉舌頭也是一樣。何況是鎮撫司的高手,讓被截掉舌頭的阿敏等俘虜活個大半天,還是很容易的。

    時辰還未到,京城的街道兩旁就站滿了老百姓。

    沿街酒樓茶肆的二樓都坐滿了顧客,站得高看得清楚,活的建奴大官兒啊,自打建奴叛明,就沒見過。

    沿街的牆頭也是很好的位置,住家的搭上梯子,踩著凳子,利用得天獨厚的好地界,扒著往外看。即便是女眷,也大膽地露臉,興奮而又期待地巴望著。

    軍心、民氣,不外如是。

    國家打了勝仗,邊關久不聞警,還屢傳捷報,一反之前連遭敗績、喪土失地的沉悶,令人們心中油然升起平遼已勝利在望,建奴亡無日矣的感覺。

    雖然升鬥小民都在為身上衣、肚中食而終日忙碌,但誰也希望過太平日子。看看遼民背井離鄉,在遼東更不知道死了多少,誰願意經曆戰亂呢?

    “來了,來了,建奴的那個什麽貝勒——”離著城門近的百姓,先聽到了鼓號聲,出口提醒的同時,心裏還納悶,咋遊街示眾還有鼓樂伴奏不成。

    “是磐石英雄協。”一個看起來象個讀書人有些鄙夷,白了瞎咋呼的百姓一眼,說道:“今兒在午門,萬歲要親自授旗。日後,咱大明軍隊將以協為獨立作戰單位,都有番號,全部是萬歲授旗。”

    看著旁邊的幾個百姓投來羨慕,又有幾分期待的眼神,年輕人更得意了,繼續說道:“這可是禦賜軍旗,旗在人在,旗失人亡,全協官兵與旗共存亡。”

    停頓了一下,年輕人的聲音低沉下去,說道:“隻要軍旗在,哪怕還剩下一人,部隊也會重建,番號還會存在。如果失了軍旗,還有多少官兵,也要撤銷番號。”

    話音剛落,鼓樂聲猛然激越,磐石英雄協已經進了城門。

    盔明甲亮、肩槍昂首的明軍官兵,出現在街道上,出現在百姓的視線中,如不可抗拒的洪流,在鏘鏗的腳步聲中滾滾向前。

    經過了京營千多人的補充,磐石英雄協更顯得兵強馬壯。人過一千,徹地連天;人上一萬,無邊無沿。

    即便是新兵的加入,減弱了磐石英雄協的殺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