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一百八十八章 五月的心願,科研的成果(4/4)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蹄聲不緊不慢,毛驢拉著輛車,在眾人的注目觀望下,拐過彎,轉入了直行。

    “應該沒問題。”徐孚遠完又覺得結論下得過早,便將征詢的目光投入王季重。

    王季重點了點頭,道:“某覺得可以,就是換了大車,也應該沒什麽影響。”

    “多虧沈兄的指點,才事半功倍。”夏允彝感慨道:“用學究人一詞,怕是也不過分。”

    徐孚遠對此表示讚同,道:“接下來,咱們就試驗懸掛係統,沈兄那個才是最好的轉向裝置。”

    在有輪軸的基礎上,四輪車是很容易實現的,隻需要將前輪的懸掛改為一個大圓盤。可以將車轅與車身銜接的部分與前輪懸掛結合,使得馬匹轉向的時候,前輪的懸掛也跟隨整體轉向。

    但懸掛方式無法做到太角度的轉向,速度過快的急轉向也很困難,且對前輪的懸掛和整個傳動體係的結構強度要求較高。

    到這裏,應該都明白了,徐孚遠等人正在試驗的乃是四輪馬車,帶轉向裝置的那種。

    在明代,沒有轉向裝置的四輪馬車也有,載重可達五十石。而最普遍的是兩輪車,大概隻能載重十五石左右。

    盡管四輪車的載重量大大超過兩輪車,但在《工開物》裏也講了四輪車的缺陷:“凡大車行程,遇河亦止,遇山亦止,遇曲徑路亦止。”

    製約中國古代四輪車發展的,主要還是對地形道路的要求很高。加上沒有轉向裝置,遠不如兩輪車對各種地形的適應性高,轉彎方便靈活。

    對於朱由校來,實用的四輪車能造出來,也隻是個課題,並沒有取代兩輪車,以及獨輪車的想法。

    因地製宜嘛,道路坑坑窪窪,地形起伏不同,兩輪車更適應,那就用兩輪車;

    老百姓買不起馬,那就用輕便的運物、載人的獨輪車唄!

    但技術必須研究明白,並且牢牢掌握,這才是朱由校的目的。省得後世的噴子亂,什麽皇漢科技不行,中國就是落後等等。

    而且,在北方的平原地帶,四輪馬車還是很有用武之地的。載重量大,有利於商業運輸;再加點減震,坐起來也舒適。

    至於道路的平整維護,特別是驛道,已經交給沿途州縣,將其變為徭役,省得老百姓遠道奔波。

    中華商會也奉皇命,依托驛站開始建設住宿、倉儲等物流係統,四輪馬車很可能會成為運輸的主力。

    “沈兄不知在忙什麽,很長時間沒過來了。”王季重有些遺憾地搖搖頭,“盡管咱們提的問題,他基本上都能及時解答。”

    驢車停了下來,眾人趕過去觀察指點,又是一番議論,認為還有改進的餘地。

    陳子龍在旁看著,笑而不語。他跟著徐光啟學習農業,也沒閑著,正在找資料分析研究,也是皇帝交辦的差使。

    今不過是偶有閑暇,前來看望幾位老朋友,也見識一下他們在做的那個科研工作。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