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一百六十五章 勝利並不意外,壓力如山(1/4)

    在沒有出現原子彈這樣毀滅性的武器之前,武器致勝論是有局限性的,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即便是近現代,用簡陋的武器打敗裝備精良部隊的戰例也不少見。

    還是那句話,戰爭的勝敗取決於人,取決於將領和士兵的素質、意誌和精神。

    而在曆史記載中,建奴與明軍的作戰勝多敗少,且勝得都挺輕鬆。動不動就傷亡幾十人,擊敗明軍成千上萬,用摧枯拉朽來形容也不為過。

    曆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用這句話便足以說明曆史記載的不實。也就是說,建奴故意誇大了自身的戰力,掩蓋了自身的真實傷亡。

    而在奪取天下的戰爭中,出力最大的是漢軍,是以吳三桂、三順王為首的漢奸部隊。光憑建奴,絕不可能完成這樣的大業。

    這倒不是貶低建奴的悍勇,而是在陳述一個道理。

    李定國能兩蹶名王,鄭成功能兵逼南京,充分說明作戰意誌同樣堅決的話,漢人組成的軍隊和號稱“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軍,差距並不是很大。

    試想,曆史上以逃亡遼民為主的東江軍,雖然沒有得到朝廷充分的支持,在衣食皆缺的情況下,依然成為後金的心腹之患,便其不能放心西進。

    而朝廷傾重金打造的遼西明軍,卻隻能躲在堅城裏收獲“大捷”,令人大失所望。

    而現在,東江軍的武器裝備精良,糧餉充足,戰力比曆史上不知強了幾倍,唯一不變的是東江鎮官兵多數都對建奴充滿仇恨。

    所以,這場在丘陵地帶爆發的大戰,明軍獲得勝利並不算意外。

    盡管建奴也打錯了算盤,沒有充分發揮出自身作戰的優勢,但明軍爆發出的鬥誌,卻也是真實的。

    薩哈廉正在督促所部進行猛烈的攻擊,想在明軍援兵趕到前,不計代價地將眼前的孤立明軍予以全殲。

    事實上,他的目的也快達到了。

    位於左翼的一個六百人的明軍戰陣,在建奴洶湧不斷的攻擊浪潮中,不斷收縮,不斷減員,終於旗倒人亡,再看不到一個能站立的士兵。

    而就在薩哈廉指揮部隊全力攻擊時,右翼的明軍方陣突然發起了凶悍的逆襲,位於中間戰陣的明軍也派人出擊接應,並使用了所剩無幾的手榴彈。

    在兩麵夾擊的凶猛逆襲下,阻隔明軍戰陣的建奴猝不及防,被殺得人仰馬翻,出現了一個很大的缺口。

    結果,兩百多明軍與中路友軍會合,一下子變成了五百人,戰陣因此而變得堅固起來。

    薩哈廉再度調兵遣將,準備進行最後的猛攻時,便看到負責阻援的部隊倉惶地急退下來。

    大旗半卷,一群親衛擁著昏迷不醒的代善頭也不回地奔遠。這樣的惶急之色,令薩哈廉大吃一驚。

    緊接著,嶽讬也帶人退了下來。關心父親的情況,他隻和薩哈廉打了個照麵兒,催促他馬上率部撤退,他留下的少量阻擊部隊堅持不了多長時間。

    薩哈廉縱是再不甘心,當遠遠看到官道上出現的明軍旗幟時,也知道大勢已去,撤退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