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一百五十六章 科技推動曆史,“帝黨”誰與爭鋒(2/4)

    在大明,目前就是這樣一種狀況,極大地阻礙了科技的發展和傳承。朱由校要改變,建立科學院就是邁出的第一步。

    該說的都說了,朱由校也知道有人會退出。這也勉強不得,人家就不感興趣,就不是悶頭搞科研的性子,一點也不奇怪。

    一個月的時間,朱由校趕來也是解除封閉,並看看封閉的效果。願留者留,願走者走。

    什麽,會把知識帶走,朱由校對此隻能嗬嗬了。

    初中級別的物理化學呀,隻是個鋪墊。就算學透悟透,也不過是個中學生而已,還能指望他造出蒸汽機?

    又和學員們談了一會兒,朱由校便起身告辭。

    不想當老師的穿越者不是好皇帝,科學院是長遠的考慮,而眼前還有太多的俗事政務要處理,那才是朱由校的本職工作。

    ……………………

    發展科技,建立體係,這是長遠的計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而推進改革,興利除弊,則是眼前的最重要的任務。

    沒錯,最重要!比打建奴、平叛亂還重要。因為這是必須的條件,是勝利的基礎。

    說得直白一些,黨爭不斷的朝堂、錢糧緊張的財政、貪瀆享樂的官員、活得艱辛的百姓,憑這些能戰勝利外敵、平定內亂?

    後金自叛明到壯大,曆史上的大明並非沒有機會取勝,但完全被內部的積弊所捆住手腳,最終在內外的雙重打擊下土崩瓦解。

    站穩腳跟才能打人,收回手臂出拳才更猛,身體病怏怏的,還想著跟人幹架,腦袋被驢踢了?

    現在能壓製住建奴和水西叛賊的勢頭,並不能證明大明已經病愈。

    朱由校認為是自己的猛藥起了作用,相當於吃了興奮…劑。一時間生龍活虎,可要是不能找到持續的動力,或是就此滿足,結果也不會比曆史好上多少。

    所以,改革必須繼續推進。阻力嘛,不會大,朱由校對此有著絕對的信心。

    有人會說,文官團體很強大,勳貴也很有勢力,既得利益集團將成為改革的巨大阻力。

    可朱由校已經看清了這些阻礙改革勢力的虛弱。

    你想,一個得到皇帝寵信的公公,都能將文官團體打得分崩離析,並形成了權傾朝野的“閹黨”,皇帝還能不如老魏?

    想做官兒的人多了,就是什麽東林黨、楚黨、浙黨的官員全滾蛋,大明也照樣運轉,更會有無數人削尖腦袋往前鑽,極力爭取被團結在皇帝周圍的資格呢!

    左手印把子,右手槍杆子,乃是千古不變的封建社會用人的硬道理。

    想要官位和權力,沒問題,隻要你聽皇帝的話;怎麽,想跟皇帝掰手腕,想串聯起來阻撓?那也好辦得很,罷官除籍還是輕的,抄家流放已是標準處罰。

    明有軍隊,暗有廠衛,又有不斷壯大的“帝黨”,朱由校覺得再幹不過什麽利益集團,豈不是連沒下麵的魏公公都不如?

    造反,借他們一百個膽子;串聯反對,剛有跡象就收拾,根本不給他們做大的機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