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一百八十三章 馬市見聞(3/4)

    而中華商會顯然對蒙古諸部的情況有些偏見,認為高端奢侈品不適合他們,日常生活用品才是主流。

    但他們顯然低估了蒙古貴族的財富,人家趕來上百匹牛馬,也不傷筋動骨,買麵大鏡子怎麽了?

    貧窮限製了人們的想象,這句話在古代和現代都同樣適用。

    老百姓一年能賺二十兩銀子,已經是小康之家;可那些在銷金窟逍遙快活的大富大貴,卻一擲千金麵不改色。

    董小苑的贖身費是三千兩銀子,相當於一百八十多萬;陳圓圓獻歌一曲要十兩,六千元哪;最後更是被國丈五萬兩白銀買斷,這還是看在皇親國戚麵子上的優惠價呢!

    蒙古台吉令隨從回去把牛馬按市場定價賣掉,換成銀元,買下鏡子,還剩下兩袋沉甸甸的銀元呢!

    管事兒的眼睛都有點直,沒想到啊,沒想到,這麽高大上的東西,蒙古人也能買。這得趕緊報告,爭取下次開市前多運來幾麵。

    這一麵鏡子就賺了至少一百五六十銀元,太劃算了。比賣絲綢、布匹、鐵鍋啥的利潤差哪去了?

    “咱家也買得起。”布木布泰悄悄湊過去,照了下鏡子又迅速退了回來,驚訝之後卻撇了撇嘴,故意說著氣話,“看那家夥趾高氣揚的樣子,象個大傻子。”

    海蘭珠笑了笑,拉起妹子的手向前走,不放心她再獨自行動。

    達爾罕跟上來,歎了口氣,張了張嘴,卻沒說什麽。

    兩姐妹之父布和貴為科爾沁部的貝勒,還有宰桑的官職,有宰相的意思。這樣的地位,自然是財產豐厚。

    而當時蒙古部落裏的台吉,也就是貴族,相當於領主。牧民除服軍役外,還必須向其交納牲畜及牲畜產品,並負擔各種雜役。

    蒙古台吉除了這些收入之外,還有明朝的撫賞可拿。通過撫賞羈縻控製酋長管理蒙古人眾,是明廷的一貫政策,對蒙古貴族有很大的吸引力。

    當然,想拿到撫賞,不僅有名額限製,還必須遵守與明廷的約定。撫賞通常以銀兩、布絹、米糧等形式給予,對象則包括諸首領、台吉、倘不浪、比妓等蒙古貴族。

    可以看出,蒙古部落的政治製度和土司製度比較類似,最底層的牧民,不管是自由民、屬民,還是奴隸,都被強製固定在指定的牧地內,受到各級貴族的統治,受到層層的剝削和奴役。

    對於普通牧民來說,別說鏡子了,就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也是精打細算,不敢輕易浪費自己辛苦飼養的馬匹牛羊。

    鐵鍋是必須買的,布匹排在第二,茶葉、食鹽排第三;絲綢和瓷器,那是貴族老爺們買得起的;糧食嘛,明國按照部落統一銷售,數量固定,個人不賣。

    盡管有種種規定和限製,但蒙古人對於此次馬市交易卻相當滿意。無他,價格比較公道,比之前的互市貿易實惠多了。

    蒙古人覺得實惠,中華商會也賺了錢,朝廷也因此得到了最大的利益。三家都滿意,唯一會怨恨的恐怕就是以前壟斷邊貿的晉商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