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一百四十章 曆史沒有重演(3/4)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有備無患,謹慎心,一直是朱由校所稟持的對敵作戰的特點。

    遼鎮向東推進至錦州、大淩河,也是布置得周到細致。火炮不到位,朱由校都不會同意開始行動。

    這倒並不是性格使然,而是朱由校根據曆史上的大淩河之戰作出的判斷。

    當時皇太極為阻止明軍建成錦州和大淩河兩城,急速出兵,終於趕在大淩河城築好前圍困了城池。

    但曆史並沒有重演,皇太極倒是想迅速出擊,破壞明軍的推進計劃。

    可現在老奴還沒翹辮子,代善和阿敏不服他,他在後金的威望和地位也沒那麽高。

    上萬明軍六修好了大淩河城的環形防禦工事,建奴沒有動靜;七時間又把錦州變成了堅固堡壘,建奴依然沒有行動。

    順利得出人意料,熊廷弼親自視察完兩城的防禦後,又命滿桂率所部繼續在義州屯駐,給錦州、大淩河提供預警。

    其時,在遼東大地終於明顯地感覺到了春的氣息。

    沁人心脾的青草野花的芬芳,夾雜著潮濕的泥土的味道,令人也油然生出一種蓬勃向上的盎然生機。

    立於筆架山上,熊廷弼舉著望遠鏡四下瞭望。南麵是一望無際的大海,北麵則是寬廣的陸地。

    幾位明軍將領也同樣的動作,望遠鏡的倍數都一樣,隻不過做工不同,以顯出官階和身分的不同。

    老熊手裏的望遠鏡是禦賜,上麵貼了金。皇帝花錢也得省著點,可不敢全用金子打造。

    如同廣寧有右屯衛這個集糧之地一樣,錦州和大淩河城則將把筆架山作為屯糧之所。

    自古以來,戰爭的雙方都把糧草當作重中之重。截糧、燒糧、搶糧、護糧等戰術層出不窮,最著名的應該算是官渡之戰的火燒烏巢。

    熊廷弼作為老軍伍,豈能不明白此理?筆架山對錦州、大淩河,就如同覺華島對寧遠,重要性不用多。

    而筆架山的防禦也是相當堅固,守軍更有居高臨下的優勢,可能比大淩河城與錦州更難攻取。

    負責守衛此處的乃是參將朱梅,為人樸實忠厚,辦事精明幹練,頗為熊廷弼所喜。

    除了主將朱梅,新科武狀元戚世光也被調到遼鎮,駐守在此山,在朱梅帳下聽令。

    至於武進士中那個姓吳的,朱由校暗中授意武學,分配到了西南戰場,跟叛軍作戰去了。

    這樣一個調動,估計連吳襄的老婆都跟曆史上不一樣,後代不管是男是女,也不會讓皇帝心中別扭了。

    另一位武進士出身的張鼎維,已經是一名合格的炮兵軍官,正指揮著布放火炮。

    從山上往下打,火炮的射程能增加近三分之一。尤其是大明重迫,能將炮彈投射到千五百米。

    海麵上停泊著幾艘巨艦,船來往穿棱,運輸著彈藥物資。雖忙碌,卻也井然有序。

    好半晌,熊廷弼才放下望遠鏡,伸手召過朱梅等將,道:“雖有地利優勢,守禦亦不可輕忽大意。礙於此山的大,隻能駐紮兩千軍兵。但此地的重要,不必本經略多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