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九十六章 江南商會,少英院(2/4)

    除了征稅設卡的滯後,更主要的還是官員對於征收商稅的懈怠,甚至是抵觸。

    正德年間的何遜在管理沙市稅課使司時,一旦完成定額,他就減少對商賈的抽稅;

    嘉靖朝的邵經邦接任何遜之職後,在三個月內完成定額,餘下的本年數月時間便啟關任商賈往來。

    同樣是嘉靖朝的楊喬時,榷稅杭州時,令木商自署收入入進行稅收評估。

    這特麽的就是在史書上被大讚特讚的名臣,慷國家之慨為自己沽名釣譽,估計也沒少收商賈的好處。否則,怎麽會如此貼心的為商賈集團謀取利益?

    如果按照這三位“名臣”的收稅標準,別三十稅一了,就是一百稅一也達不到啊!至於定額,不過是比以往相比能看得過去的數字。

    楊喬時這個大混蛋就更過分了,領著國家的俸祿去征稅,你讓商人們看著給。做慈善,還是打發要飯的呢?

    所以,稅率很低還不是最大的問題,能真正落實地征收,收入也肯定比現在要高得多。

    當然,既然要改革,朱由校就準備一步到位。盡管這涉及到方方麵麵的問題,但路總要走下去,排除困難,解決問題,總不會變得更壞就是。

    而江南商會的人肯定不會明白皇帝的深遠考慮,他們覺得加稅是肯定的,皇帝需要錢嘛!

    不管是掠奪,還是壓榨,隻要不是敲骨吸髓,隻要還有賺頭,也隻能忍下去了。

    但在江南商會的高層人物中,卻有嗅覺更加靈敏,想得更加深遠的。

    “諸位,在某看來,增加稅率是肯定的,但未必會很高。”

    夏中時捋著胡子開口道:“看看《大明論壇》,最近兩期可都是在官員的問題。邵經邦、楊喬時都是官員的反麵典型,是沽名釣譽的人。”

    頭不大,眉毛稀疏,身材幹瘦,但微黑的麵孔時時顯露出深邃雋冷的思想。這就是夏中時,平常不顯山不露水,卻常常有驚人的想法。

    而夏中時能躋身江南商會上層,是同鄉唐默的賞識和力薦。因為夏中時少時入私塾,“十歲通經史大義”,聞名鄉裏。

    如果不是父親和大哥相繼去世,家中隻有他一個男丁要撐起重擔,他不會“輟儒之賈”。不定,他已經金榜題名,成為官員了。

    別人或許不喜歡夏中時,他也不喜歡貪鄙不文的商賈,但唐默卻甚是看重,笑著道:“老夏,得再明白些,也讓大家放心。”

    夏中時不緊不慢地喝了口茶水,緩緩道:“邵經邦、楊喬時辜恩買名,有負朝廷。身為榷稅官員,卻不盡職盡責,還當的什麽官兒?”

    唐默沉吟了半晌,猜測道:“你的意思是朝廷還要整頓官場,並不隻是針對江南商賈?”

    夏中時嘿嘿一笑,道:“我不諸位心裏也清楚,依著現下官府的執行力,就算把稅率提高幾倍,商稅能增加幾何,朝廷又能多收多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