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一百一十三章《請倡先小試海運》疏(2/2)

    雖然沒多少文化,卻是個聰明人。

    朱由校抬了抬手,說道:“起來吧,別跪那兒礙眼了。”

    魏大爺立刻知道自己答得合皇爺心思,爬起身,諂笑著躬身而立。

    京師重地,朱由校在練成新軍前,還不準備對勳貴們動手。

    但宮中碩鼠,以及外派的礦監稅使,朱由校準備收拾一批。反正也是要撤回的,他們在外麵撈夠了,還跑得了?

    可這個活兒,朱由校不準備交給魏大爺。他有別的差使安排,要讓魏大爺出趟遠差。

    而向魏大爺問話,就是告訴他,好好幹,朕不虧待你,還讓你老有所養、能得善終;要是胡整,那就是辜恩,殺你不留手。

    “朕跟你交代的事情都記清楚了吧?”朱由校輕輕叩擊著椅子扶手,沉吟著說道:“宗藩製度要改,朕已有了腹案,總要完善才可施行。但國家這個樣子,不緩解一下,也是萬萬不成。”

    “奴婢省得。”魏大爺用力點頭,說道:“權貴侵占,自有朝廷官員處置;宗藩嘛,皇爺就交給奴婢,一定辦得妥當。”

    朱由校眯了下眼睛,冷聲道:“告訴他們,朕在京城修了新的宗人府,誰想來住著看看四方天,就盡管胡作非為。”

    “奴婢一定把皇爺的話帶給他們。”魏大爺沒敢象皇爺那般冷笑,但眼神卻表明了他不會心慈手軟。

    朱由校點了點頭,說道:“情況隨時奏報,外麵的風土人情、百姓疾苦,朕都想知道。”

    魏大爺躬身領旨,在皇爺的揮手示意下,退了出去。

    朱由校待魏大爺離開,伸手拿過一本奏書,饒有興致地看了起來。

    自開始接受民間利國建議後,朱由校並沒有發現什麽人才。當然,時日尚短,基本上也隻有京師裏的生員知道這個事情。

    但這個奏書卻引起了朱由校的注意,深為自己的決定而感到驕傲和慶幸。

    國子監的學生沈廷揚,今年會試沒有取中,按理說就得繼續熬著。

    可高考沒考好,不代表人家沒有見識,沒有本事,這篇《請倡先小試海運》的奏書,就讓朱由校刮目相看。

    奏書建議恢複元代朱清所開創的海上漕運,並有較詳細的思路,光這個創意和膽氣,就非常值得稱讚。

    創意先不說,為什麽會扯到膽氣呢,這就要從明朝漕運和海運的激辯說起了。

    相較於漕運的諸多弊端,幾百年前的元代實施的海運已顯現出它的優越性。這一點,也有明朝官員看得出來,並提出建議。

    元代實行海運,由太倉的劉家港出發,前往天津,順風時“旬日可到”,效率較高。

    而明朝建國後,由於太祖下令“片板不許下海”,海運一時荒廢。

    永樂皇帝定都北京,重新開海道,但在正統十三年會通河疏浚後,又徹底廢除,隻留遮洋總一處海運泊所,也隻是象征意義。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