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一百一十四章 無垢軍團別鬧(1/2)

    隆慶、萬曆年間任漕運總督的王宗沐,在隆慶五年時,與時任山東巡撫的梁夢龍開始提倡海運。

    這時,離永樂十三年停止海運,已經過去一百五十餘年了,技術性的困難顯而易見,比如不熟悉海道,也缺乏熟練的水手。

    朝廷允準後,王宗沐等人力持謹慎,先進行短途試運。

    隆慶六年六月,王宗沐上疏報告:“十二萬石漕糧,已於某日離淮,次天津抵灣,粒米無失。”

    試運成功,可以說是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可事實卻並不象人們想的那樣能逐漸擴大海運。

    當年十月,南京戶科給事中張煥上疏,彈劾王宗沐瀆職瞞報,說是聽聞海運沉沒了八條船,船上人員及三千多石米一並漂溺。

    對於這起彈劾,王宗沐作了詳細申辯,但結果卻是懸而不決。戶部的意見是海道還要開,但運量不增,依舊是十二萬石。

    官方既沒有對海運作結論,也沒有對彈劾是真是假進行核實。而置之不理的結果,其實就是反對海運派的勝利。

    到第二年再次海運,反對派的烏鴉嘴竟然應驗了。海船到即墨時,遇風沉沒七艘,犧牲軍丁十五人,損失糧若幹。

    不管王宗沐如何從技術上分析事故原因,反對派群起而攻,本來可以嚐試成功的海運,因此夭折。

    歸納起來,反對派的理由主要是儒家的那套理論,仁政,愛民。

    他們列舉史書所載的海運的傷亡數字,進而把海運定性為元代的暴政產物,是殘民害民的苛政。

    當然,由於當時的技術所限,船隻的大小、堅固和耐風浪性,以及對海上氣候的變化不能有效地掌握,海道線路的情況也不夠熟悉。海船翻覆,水手喪命,海道初期運輸的艱險是不能回避的事實。

    風浪、大霧、暗礁,還有海盜的襲擊,這確實都是要解決的問題。但從大勢所趨,以及高效與備急來說,海運都是必須要去嚐試的。

    而且,朱由校認為實際上的困難並不比想象中的更大。

    遠洋商運已經蓬勃展開,往硫球、倭國、呂宋去都不算遠途,甚至是前往歐洲、非洲、美洲,都已經變成現實,何況是國內的近海航運呢?

    那就從遼東糧餉的海運開始,走出廢漕運、興海途的第一步吧!

    朱由校放下奏書,決定簡拔這個沈廷揚。嗯,崇明(上海)人,和徐保羅是同鄉,都是目光比較開闊的。

    千金買馬骨,朱由校當然知道樹立個榜樣是多麽重要。同時,他也堅定了自己的選才辦法,高手在民間,鄉野有遺賢啊!

    奏書拿在手中,朱由校一下一下在拍在左手掌心,琢磨著如何提拔沈廷揚,並並始海運的試驗,便看見王體乾蹭了進來。

    看王體乾的神情動作,朱由校知道這家夥有事兒,揚了揚下巴,說道:“可是又有大臣的奏疏?”

    王體乾吭哧了兩聲,跪倒雙手高舉,說道:“皇爺,是奴婢有本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