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一百零三章 利瑪竇規矩(2/2)

    正因為他們排斥儒家思想,嚴禁中國教民祭、祭祖、拜孔子,激起了社會人士的反感與懷疑,被偏愛佛教的南京禮部侍郎沈灌借機利用,釀成了“南京教案”。

    這次打擊對主教在中國的傳播是沉重的,傳教士們被驅逐、囚禁,甚至被殺害,在中國內地幾乎無立足之地。

    教訓是深刻的,金尼閣和湯若望等人怎會重蹈覆轍?

    所以,這些傳教士們一踏上中國土地,第一個要做的工作便是精心研習中國語言文化,甚至以掌握北京官話為目標。

    然後,他們脫下僧袍,換上儒服,潛心研究中國經史和倫理,尋找東西方文化的融合點。

    同時,他們還注重與朝野名流的交往,希望贏得中國文人士大夫的好感和信任,這也是利瑪竇開創的“合儒超儒”的傳教策略。

    金尼閣拱手道:“尊貴的陛下,除了翻譯書籍外,不知還需要提供什麽樣的幫助,才能令您滿意。”

    “首先是建槍炮廠。”朱由校伸手指了指湯若望,“便由湯教士負責督造,如何?”

    湯若望躬身施禮道:“能為陛下效勞,榮幸之至。”

    朱由校笑著點了點頭,隨手拿起望遠鏡,道:“還有這個望遠鏡和諸位帶來的器皿儀器,朕需要很多,可從海外購進又費時太久。這樣,買和造同時進行,希望能在最短的時間裏完成。”

    停頓了一下,少年皇帝補充道:“如果能從海外招募來各行業的工匠技師,或者是學者老師,一律待遇優厚,你們也將得到獎賞。”

    不管是拿來主義,還是引進學習,抑或是直接購買,朱由校準備全部用上,以最短的時間開啟大明的近代科學研究。

    科技才是生產力,科技能興邦振國,朱由校篤信於此。

    金尼閣用力點頭,道:“如陛下所願,我們願竭盡全力,完成您的任務。”

    少年皇帝的這些,並不難辦,也用不著他們專門跑回歐洲,隻要托回國的商船采購招募即可。

    至於在中國就地製造,槍炮沒什麽問題,就是這個透明玻璃有些困難,但也不是不能克服,大不了等招募來的工匠和鏡師到了再造。

    “徐卿。”朱由校轉向徐光啟交代道:“金教士等人就交由你安置,他們亦可寫奏疏題本,由你轉呈。辦公場所,所需資金,朕會馬上安排,你們盡快開始工作就好。”

    “還有,徐卿與利瑪竇合譯的《幾何原本》和《測量法義》已經開始刊印,很快就會麵市。”少年皇帝笑得露出了兩顆白牙。

    “從全國範圍內招收適齡孤兒的工作也已經開始,先從京師擴展到順府。科學院的教學,也要盡快準備好啦!”

    《幾何原本》和《測量法義》太重要了,且不在製造和勘測上的大用,就是炮兵的瞄準測距也離不了。

    平拋,斜拋……切,斜拋公式也太特麽難了,都還給老師啦!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