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京”味兒

正文 第20篇 北京:獨占鼇頭領風騷的天台9(1/5)

    ·黃式權:“鈴”在北京,“聲”在四海

    黃式權,一個帶著夢想,前來北京闖蕩的香港人。經過11年風雨,在被港人稱為內地的地方,黃式權成就了自己的事業。

    1977年,剛讀完中學的黃式權進入香港的大東電報局,從最底層做起,半工半讀,自學計算機,寫編程。經曆數十年磨礪後,在業內,建立起了自己的“江湖地位”。

    在那個仍然是係統吃香的年代,黃式權清醒地地意識到,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單純做係統,今後很難有發展。而惟有服務性的東西才會有用戶,而有用戶那麽就可以一直保持下去,由此,他萌生了自行從事電訊增值服務的念頭。

    1995年,隨著香港行業同質化競爭的日趨加劇,市場拓展的空間越來越小。黃式權很快將眼光投向了具有無限潛力的內地市場。

    1997年1月,黃式權帶著他的創業夢想“闖”入北京。那時,香港回歸的日子還在倒計時中,“民心浮動”,很多人因為對香港未來信心不足而移民國外。但黃式權卻“背道而馳”,勇闖北京,因為經過他的細心觀察,發現在高速發展的北京有著自己更大的發展空間。

    當有人問到他為什麽看好北京時,黃式權笑著說:“國家這麽大,我看好這個市場,而且你不跳進湖裏,那就永遠不可能學會遊泳。當然,你也可以說我向錢看,也可以說我把握了先機,那時的香港競爭太激烈,相對來說,內地剛剛起步,誰先進入這一行,先立穩了腳跟,誰就將擁有最大的競爭優勢。”

    到北京後,黃式權躊躕滿誌,立即與朋友合夥創建公司做電訊增值服務,主要業務是利用NMS卡為河北電信提供166語音信箱係統。

    然而,好事往往需要多磨礪。這次進京創業並沒有引領黃式權走上成功之路,卻以失敗而告忠。關於這段往事,黃式權總是不願多提:“公司是賺錢,市場開放的步伐與我的預期也差不多,但出現了些誠信上的問題,內地的合作夥伴對如何分利,出現不同意見,而在處理過程中又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問題,最終大家不歡而散。”

    黃式權認為,“太相信朋友”是遭遇挫折的主要原因。在北京的首次創業受挫,但也讓他領悟到了在內地做生意的法則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公司解體後,他並沒有圈起鋪蓋走人,而是繼續留在北京尋找機會或等待機遇。他禮賢下士地幫助一些韓國公司進入中國內地市場,並在北京搭建了自己的人脈。就這樣,機遇也再次光顧了他。

    2002年,黃式權遇到了他生命中的“伯樂”——韓國Omnitel公司老總。兩人言談甚為投機,一拍即合。在Omnitel公司的支持下,黃式權又在北京開始了第二次創業,創辦了北京全天通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自此,黃式權每天忙得不亦樂呼,不時到外地出差,開會議程更是密密麻麻,但每天他總是精神飽滿,或許因為所從事的工作正是他的最愛,所以甘願為之而揮灑汗水。或者是他內心的夢想,讓他總有堅持下去的勇氣。他認為,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手機用戶群,在這樣一個龐大的市場,電訊增值和創意服務一定有非常廣闊的空間。

    事實印證了黃式權的分析。在後來幾年,彩鈴已經成為內地電訊市場“異軍突起”的增值服務,發展勢頭異常火爆,成為了各大電訊公司,音樂製作公司“兵家必爭之地”,網上更是出現了一股前所未見的“自創彩鈴熱”,各類鈴聲“層出不窮”,新奇、趣怪、古典,現代“共冶”一爐,進而開辟了中國大陸彩鈴市場的北京全天通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一提及此,黃式權笑稱:“2003年初,公司將彩鈴技術帶進中國,首站選在浙江杭州,當初最開始市場反應毀譽參半,但後來獲得了很大成功。”時至今日,北京全天通占有彩鈴市場的8%至10%。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