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京”味兒

正文 第19篇 北京:獨占鼇頭領風騷的天台8(1/5)

    ·郭新源:在北京,沒有什麽不能掙錢的

    河北三河縣有個叫郭新源的農民,從河北農村到北京打工,為找不到工作而愁眉不展。無奈之下,他成了首都揀破爛大軍中的一份子。

    然而誰能想到,他另辟蹊徑,竟靠揀廢棄廣告宣傳單賺了個盆滿缽溢,成了一個月賺萬元的“高級拾荒者”!

    那還得2004年說起。那年他剛滿24歲,就帶著500元錢,告別了新婚妻子到北京打工。臨行時,他對妻子承諾,找到工作後就接她去北京。然而,到北京半個月了,郭新源也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眼看著手裏的錢所剩無幾,他急得嘴上都起了泡。後來他隻好去當送水工。

    在一次往王府井送水中,他看到有上百個披著彩帶的小姐正手忙腳亂地往顧客手裏塞宣傳單,這些小姐顯然不是一個單位的,因為她們手裏拿著的宣傳單都不一樣。看著這些印刷品,郭新源不由感歎:北京的商家為了宣傳自己的產品,真可謂絞盡腦汁,宣傳單一張比一張印刷得精美,尤其是一款手機的宣傳單,還裝成了小冊子。然而有很多人從促銷小姐的手裏接過宣傳單後,並不當一回事,轉身就扔掉了,看著地滿地各式各樣的宣傳單。郭新源暗想:多可惜啊,拿到廢品收購站去賣,每斤能賣0.35元呢,郭新源開始動手揀起宣傳單來。

    不一會兒,郭新源就揀了一捆宣傳單,他用手掂了掂,估計有2公斤重,賣了後夠買幾個饅頭了。就在他轉身準備離去時,一個年輕人叫住了他,指著自己胸前的牌子說:“我是手機的銷售商,你揀的宣傳單中有很多是我們的,如果你願意把那些幹淨的手機宣傳冊賣給我,我可以以每份兩角錢的價格回收。”

    那天下午,郭新源靠揀來的宣傳單賺了53元錢,這可是意想不到的收獲啊!他回去後躺在床上,那位手機銷售商的話還不時在耳邊響起,他突然想到:既然手機銷售商需要回收宣傳單,那其他的銷售商難道就不需要回收嗎?這裏麵藏著多大的商機啊!如果我專門揀這些宣傳單,重新賣給發放單位,不就可以賺錢了嗎?

    後來,郭新源幹脆辭掉了送水工的工作,專心揀起廢宣傳單來。有一天,他來到朝陽區靜安莊國際車展中心,這裏正在舉辦的2004年北京春季車展會,地上隨處可見被人丟棄的紅紅綠綠的廣告宣傳單。郭新源僅一天就揀了4000多份,其中僅上海汽車製造廠的宣傳單就有2200餘張。整理完後,他走到上海汽車製造廠的展位前,負責人了解了情況後,握住他的手激動地說:“我正為沒有宣傳單發愁,謝謝你,我願以每份3角錢回收。”郭新源接著又來到一汽、北汽和其他汽車展位前,也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前麵的情形。僅此一天,郭新源就賺了1640元錢。

    通過這次成功的經曆,讓郭新源認準了這是一種心的賺錢門路。隻是在車展上賣廣告單的經曆,讓他發現了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那就是他對印刷品一竅不通,直接影響了他和對方商談的價格。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用了一個上午的時間跑到德勝門印刷一條街,以談印刷廣告為名,一家一家地了解印刷品的報價單。經過一個上午的了解,他把不同紙張、不用規格、黑白、彩印和膠印的價格了解了個透徹,為他以後開展工作打下了基礎。

    轉眼到了2004年5月1日,北京各大商場的促銷活動早已展開,各大街地上的廣告單丟了厚厚的一層,街頭的垃圾筒內也被廣告單塞得滿滿得,這給了郭新源大顯身手的機會。他每天穿梭在各大鬧市黃金地段,幾個小時就能收集上千張廣告宣傳單。如此一來,郭新源每天就可做成四五筆生意,平均日收入可達400多元。雖然生意好了,但郭新源發現做這一行常遭到別人的白眼———不就是一個撿破爛的嗎?為此,他想出了一個辦法,做了兩套藍色的衣服,找到一家絲印廠,在衣服的背後印上“環保”兩個黃色大字,又在兩個背包上印上“愛護環境”幾個字,然後穿上這套衣服,背上背包,大搖大擺地出現在首都街頭。人們看到後,都以為他是環保部門地工作人員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