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星雲大師智慧感悟課全集)

正文 第24章 適時謙恭退讓,不爭也是福(2/2)

    老子常常喜歡用舌頭和牙齒來說明柔弱不爭、以柔克剛的道理。一個人老了,他的牙齒雖然堅硬,但都會慢慢掉光,而他的舌頭依然完好無損地存在著,正如自然界中的大樹和小草,經過一場颶風,很多大樹會被連根拔掉,柔弱的小草卻依然堅強地匍匐在大地上,完好無損,它們雖然沒有大樹的眼界,看到無數風光,但它們用柔弱保全了自己。

    很多時候,柔弱的東西往往會充滿了生機,而堅強的東西反而會失去生機,正所謂:“狂風吹不斷柳絲,齒落而舌長存。”柔弱有時也是一種生存的法則,在草木欣欣向榮的時候,它的形質是柔脆的,等到花殘葉落的時候,那就會變得幹枯,所以世間萬物都是這樣一個定律:“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老子所主張的柔弱是針對逞強的作為所提出來的,講的是逞強者必然剛愎自用、自以為是,所以世間的紛爭多半是由這樣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所產生。星雲大師說:“我們如果能從心裏製造光明的見解、芬芳的思想、潔淨的觀念,並產生陽光、花朵、淨水般的語言與他人分享,必能擁有一個豐美的人生。”如果我們不與他人爭搶,而是與他人分享,那麽我們的人生也會充滿美好。

    由此看來,最能持久的東西,不是剛強者,而是柔弱者。柔弱還有另一層含意,那就是謙虛容物,所謂“滿招損,謙受益”說的也是同樣的道理。生活中,人們都想站在高處,都想搶在亮處,在這個世界上,幾乎每一個角落,都有為了個人的利益在爭吵不休的人。俗話有雲:“吃虧是福。”在利益的爭搶中,不可能每個人都是勝利者,而往往會兩敗俱傷。懂得退讓,你可能會得到更多。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