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星雲大師智慧感悟課全集)

正文 第17章 做一個抱愚守拙的“笨小孩”(1/2)

    【藏經閣】

    智者不著有著無,而起大悲之心。一切諸法如夢如幻,迷離於心意意識。智者不著有著無,而起大悲之心。世間一切常如夢幻,遠離於恒常與斷滅。

    ——《楞伽經》

    真正的聰明不是每時每刻表現出的能說會道、出類拔萃。大巧若拙,大智若愚也是一種聰明,是一種更深厚的智慧。這種智慧是不露鋒芒,是韜光養晦,是沉默隱忍,更是圓融通達。

    大多時候,人們對“笨”和“聰明”的製定標準總會依附於他們生活中的表現,如把事情計劃得周密,運作得漂亮,有著非凡的判斷力和口才,有著靈活的頭腦和過人的心計……這樣的人在很多人眼裏,就是聰明人;還有一些人,在別人看來屬於天生笨拙者,在平日吃虧,和人接觸挨擠對,不善言談,不懂得人情世故,人們對比起來,會認為後者的做法並不可取。但是,這樣的“笨”的背後,其實是大智若愚的低調,是勤勞守拙、與世無爭的人生態度。

    這樣的人不會太敏感,在工作中會幹好本職,不攀權附勢,不隨波逐流;這樣的人不苛刻,待人寬厚、親切、和藹、友善;這樣的人真誠、可愛、可親。這些所謂的“笨人”寬心,豁達,性情寬厚,懂得留情,生活上也往往快樂、瀟灑、自在。

    從前,在一座寺廟中有一個和尚,從小就出家,很笨但很勤勞。每天天不亮,他就去擔水、打掃,做過早課後就去寺後的市鎮上購買寺中一日所需的日常用品。回來後,還要幹一些雜活,晚上還要讀經到深夜。就這樣,他過了10年。

    有一天,他和其他小和尚在一起聊天的時候,發現別的小和尚都過得很清閑,隻有他一個人整天在忙忙碌碌。別的小和尚偶然也會被分派下山購物,但他們去的是山前的市鎮,路途平坦而且也比較近,買的東西也都是比較輕便的。10年來住持一直讓他去寺後的市鎮,要翻越兩座山,道路崎嶇難走,回來時肩上還要背著沉重的米或者油等很重的東西。小和尚很奇怪,他就去問住持:“為什麽別人都比我自在呢?沒有人強迫他們幹活讀經,而我卻要每天都幹個不停呢?”住持沒有回答,隻是微笑。

    第二天中午,當小和尚扛著一袋小米從後山走回來時,發現住持正在等著他。住持把他帶到前門,自己就在那裏坐下讀經,讓小和尚在旁邊等著。

    太陽快要下山了,前麵山路上出現了幾個小和尚的身影,當他們看到住持時,一下愣住了。住持問那幾個小和尚:“我一大早讓你們去買鹽,路那麽近,又那麽平坦,怎麽回來得這麽晚呢?”幾個小和尚麵麵相覷,說:“住持,我們說說笑笑,看看風景,就到了這個時候。10年了,每天都是這樣的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