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星雲大師智慧感悟課全集)

正文 第16章 踏踏實實,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藏經閣】 若能自於其中一心製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誠,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可得長壽泥洹之道。 ——《無量壽經》 在麵對高山的時候,最不應該抱有的想法是一步登天,最應該保持的是一步一腳印地征服高山的決心。那些用自己雙腳踩出來的階梯,才是我們人生道路上最真實也是最有意義的足跡。 古往今來,絕大多數的成功者都是一步一個腳印,從最艱難最平淡的起點開始,執著踏實地走向成功。而那些看似一帆風順的過程,其實也是經過漫長的蟄伏和堅韌的努力,厚積薄發,從而一路揚帆。由此可知,踏實肯幹,不怕吃苦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道路。而妄想著天上掉餡餅,四處尋找捷徑的人,往往是欲速則不達。 有一個農夫挑著一擔橘子進城去賣。天色已晚,城門馬上就要關閉了,而他還有二裏地的路程。這時迎麵走來一個僧人,他焦急地趕上前去問道:“小和尚,請問前麵城門關了嗎?” “還沒有。”僧人看了看他擔中滿滿的橘子,問道,“你趕路進城賣橘子嗎?” “是啊,不知道還來不來得及。” 僧人說:“你如果慢慢地走,也許還來得及。” 農夫以為僧人故意和自己開玩笑,不滿地嘀咕了兩聲,又匆忙上路了。他心中焦急,索性小跑起來,但還沒跑出兩步,腳下一滑,滿筐橘子滾了一地。 僧人趕過來,一邊幫他撿橘子一邊說:“你看,不如腳步放穩一些吧?” 農夫急於求成,一味求快,結果卻恰恰相反。積極與速度並非同義詞,速度與效率也往往不成正比,與其在手忙腳亂中浪費時間,不如張弛有度,井然有序地設計好每一步要踏出的距離。一味求快,往往會造成惡果。踏踏實實才能穩中求勝。 對於性急的人來說,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欲速則不達”。放眼整個社會,大多數人都知道這個道理,而最終背道而行的仍是大多數人。因此,用踏實的心態來工作生活就顯得尤為重要。 “涓流積至滄溟水,拳石壘成泰華岑。”這一出自宋代陸九淵《鵝湖教授兄韻》的詩句勸喻人們:涓涓細流匯聚起來,就能形成蒼茫大海;拳頭大的石頭壘砌起來,就能形成泰山和華山那樣的巍巍高山。隻要我們一步步踏實努力地往前趕,就能夠到達成功的彼岸。 人的一生中印有輕快的腳印、沉重的腳印以及淩亂的腳印。輕快的腳印印證了我們的快樂、幸福;沉重的腳印印證了我們的憂愁、悲憤;淩亂的腳印印證了我們的苦痛與困擾。不論腳印下是愁苦還是快樂,重要的是這些腳印是我們一步一步踩出來,是來自於我們對美好人生的篤信。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個、一串串、一片片不同的腳印,我們的人生之路才會值得細細回味,也正因為這樣才能夠讓人永遠地銘記在心裏,讓我們擁有了寶貴的人生財富。星雲大師鼓勵我們說:“每一個人都是自我生命的藝術家,可以彩繪自己的人生世界;每一個人都是自我生命的工程師,可以塑造自我的美好形象。” 踏實的腳步源於我們踏實的心。星雲大師說:“世間沒有通往成功的電梯。”要想攀上巔峰,必須腳踏實地地拾級而上。隻有不怕辛苦、不畏艱險的前行,才能不斷接近成功。當你登上頂峰時,就會發現正因為自己這樣一點一點地付出,一步一步地前進,才最終獲得成功。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