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民”與教民:世紀之交的民眾心態解讀

正文 拳壇儀式中的民俗文化印痕 巫風的染習(1/5)

    英國著名人類文化學者馬林諾夫斯基說過:“在戰爭中,無論如何原始的民族,都明白攻守武器,地勢,兵力多寡及個人膂力乃勝負所係。但是這些即使都齊備了,還是有不能預測的偶然事件會使強者敗,弱者勝,好象半夜襲擊,埋伏突起,及其他種種對於一方特別不利的情形。在初民社會中,我們見到關於戰爭的巫術。他們相信巫術是和武器及兵力獨立的,它可以幫助他們製勝這些偶然的料想不到的事變。”比起初民階段來,近代中國北方農村的巫風當然是小巫見大巫。從某種意義上講,北方農村的巫術隻是一種殘留性的巫術。除了無所不在的禁忌之外,人們對待巫術就象對待宗教一樣,持一種實利主義的態度,隻有在有事(生病、有難)時才與之發生關係。盡管如此,巫術應付特殊事件的功能卻依然被認可,在農民戰爭中,引入巫術來濟武器之窮的現象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了。但是,象義和團這樣如此大規模地泛化巫術,卻也是罕見的。恰是由於中西之間巨大的武器因素的差距,才迫使農民向古老的巫風求助,戰爭的需要,是促使義和團運動中巫風大熾的首要因素。

    巫術行為在北方農村生活中的位置不同於衣食住行、婚喪嫁娶、年節祭祀、社火戲樂等等日常活動。首先,在文化範圍,它屬於邊緣和非正統的地位,鄉紳們對之一般持否定和輕蔑的態度,如《顏氏家訓》上的所謂“勿為妖妄之費。”巫婆神漢在農村中地位頗低,屬於“下九流”的三姑六婆之類,既令人戒備,又讓人離不開的人物;其次,在行為方式上,巫術有相當大的神秘性,在農村中隻有僧道的法事可與之相比。許多巫師具有一般人所沒有的狂迷氣質。瘋癲氣氛的巫術既為農民日常所耳濡目染,又帶有一定的神奇性,既平常又非常,這就為義和團運動大規模引入巫術提供了現實性。正是巫術的神秘性,才使之具有令人選擇它的巨大誘惑性,而它的“平常”又為人們的大規模的仿習提供了可能。至於巫術性的禁忌,早已溶入一般日常民俗之中,隨著降神巫術的泛化而在運動中凸現也是自然的事。當大傳統的意識形態在西學東漸麵前節節敗退,逐漸喪失其固有威信時,小傳統的邊緣性文化因素就顯得格外活躍,這種活躍甚至暫時和部分地得到了士大夫的認可。

    在研究中我們發現,幾乎所有在北方農村存在著的巫術殘跡都可以在義和團中找到蹤影。

    一、降神附體

    降神附體是義和團運動中最明顯的巫術現象,拳民稱為“上法”。這種現象是與北方農村降神巫術息息相關的,有的學者已經證實了降神附體現象在華北比在南方更易於泛化(如程嘯的《拳民意識與民俗信仰》)。無疑,北方農村中普遍的降神巫術現象和超越巫師譜係的泛化機製是義和團運動大規模地人人降神活動的源頭,而它與某些民間教門的降神附體,則是一種共生關係。如果講傳統的話,前者顯然要比後者古老得多,涵蓋麵和影響力一般也大得多。因此,追溯義和團降神的淵源,除了應將其同某些民間教門的巫風作必要的比較之外,從根本上講,還應深入考察中國北方農村中這種泛化的迷信民俗。

    降神巫術本身在義和團運動中並沒有多少思想價值,它主要是以一種助力手段的方式出現的,通過這種手段,農民幻想把平時從鄉土宗教和小說戲文中得來的,為他們最景仰欽佩的神祗(多為古之英雄豪傑)與他們合為一體。“仙出洞,神下山,附著人體把拳傳。……要平鬼子不費難。”

    華北農村巫師降神附體大體上可以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神智迷亂式。這種類型與初民巫術的降神附體相似,往往表現為一時的神智迷亂,口吐白沫,渾身顫抖,亂舞狂跳,以這種非正常的神智狀態表示神已降臨到術者的身上。在義和團運動中,以這種迷亂的形式降神的人甚多。據一位目擊者說:“諸小兒拜神後,兩旁肅立,忽然如發馬腳之伏,麵紅眼直視,口噴白沫,呼叫嘻嘻,飛拳踢足,七八歲進亦一躍數尺。”即使反應不如此激烈,至少也要經過一陣昏迷然後作“巫舞”:“習拳者持咒麵東南方,三誦而三揖,即昏絕於地。頃之手足伸屈,口作出長噓,一躍而興,舞蹈不已。問其名,則關平、武鬆、孫悟空、黃天霸之類,皆戲劇中習見者。或以手拍其頂心,則神立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