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民”與教民:世紀之交的民眾心態解讀

正文 農村教育塑造的農民政治意識 皇權意識與製君幻想(2/2)

    農民的這種皇權意識,半是現實和曆史上專製主義政治的反映,半是農民自己的想當然。農民不了解政治運作的複雜情況,不知道即使身為九五之尊的皇帝,也不大可能真的隨心所欲。權力的行使,即使在大權在握時也要受到各方牽製,更何況還有大權旁落乃至成為傀儡之時。農民一方麵把皇權絕對化,一方麵又把皇帝想象得足夠的愚蠢。魯迅先生曾提到一個鄉下老婆子講的“紅嘴綠鸚哥”的故事相當能說明問題:說是皇帝是不能隨便給他吃東西的,給他吃好的,他不論什麽時候都要,弄不到就要殺人;所以隻能給他吃菠菜,又不能說是菠菜,否則他認為是便宜貨又要殺人,故爾給菠菜取名“紅嘴綠鸚哥”,什麽時候要什麽時候有,這樣皇帝的吃飯問題就解決了。根據類似的皇帝必蠢的民間思維,相當一部分民間戲曲都安排了在承認皇權的前提下,能製約皇帝的角色和器物,即某些特殊的人物和他們的兵器。如八賢王和他的金裝鐧,尉遲恭和他的鐵鞭,徐達和他的銅錘以及包拯和他的龍頭鍘等等。在民間戲曲裏,這些人隻要操起他們的家夥,就多少有幾分“管君”“製君”的權力。有的地方戲目中居然有包拯為救楊家將,用龍頭鍘撞宮門的情節(老調《砸宮門》),雖然近乎兒戲,卻反映了農民的一種“製君”幻想。與“紅嘴綠鸚哥”異曲同工的是,這些人物和兵器的製君之權,恰是出於皇帝一時無奈或衝動的禦封”--多半是皇帝用以酬謝功高蓋世的大功臣的的“禮物”,讓他們“上管臣,下管民,皇帝腦袋也管三分”。類似的“製君”方式還有給功臣的特殊爵號,如戲曲不說中呼延丕顯被封為“雙王”,薛家將被封為“一字並肩王”等等。出於農民的皇權意識,皇帝一諾千金,所以盡管日後有天大的不情願,也不好違背諾言--隻好被“管”和被“製”著。

    恰是由於農民把皇帝的權力絕對化,所以才更擔心皇權的無節製,挖空心思捕風捉影,設計出這麽些“管君”“製君”的人物和兵器。能管君的人都是正派的忠臣,當皇帝偏聽偏信,站在奸臣一邊時,正義勢力因為有了這些特殊的人物和他們的特殊兵器,就多少有些依靠,可以稍稍煞一煞惡勢力的威風。農民在前台想象出皇帝的八麵威風,在後台又悄悄地給這種威風打了八折。農民不可想象沒有皇權的生活,卻又擔心皇權的橫暴。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