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民”與教民:世紀之交的民眾心態解讀

正文 晚清北方農村的文化傳播與教育渠道 巫覡風習(3/3)

    在世界大部分地區,降神附體都由專門的巫師進行,中國大體上也不例外,巫師一般都有“家學”傳承的。但是相對而言,中國北方的巫術傳承較南方某些地區要鬆散一些,也有出身非巫家世,忽然之間行為怪異而化為“野巫”的人。前麵講過,還有鄉村道士代行巫術的。在基督教傳入後,有些接近教會的人甚至請傳教士“驅邪”,雖不降神附體,但也灑聖水、念經,多少有些巫術的殘跡。同治四年十二月,直隸寧晉縣雙井村村民張洛代因想早點讓父親為其娶親,假作中邪,“醫治不愈,禱禳無效”,結果其父聽教民之勸,請來天主教神父來家念經驅邪,不慎火燭引爆家中的火藥,灼傷洋教士而導致一場“洋官司”。所以,北方農村的巫師並不嚴格地享有行巫的特權,更不是一成不變的“人神中介”,這就為義和團運動中巫術的泛化種下了根苗。

    北方農村還存在蠱術,或者魘術,這在弗雷澤、馬林諾夫斯基等人類學家那裏被稱為“黑巫術”,即以木、草、麵、土等東西做成偶人,代表所要傷害的對象,一般還要附上該對象的生辰八字或這個對象的頭發、指甲乃至頭屑等身體遺留物,然後進行詛咒作法,據說這樣可以致對象於死地。《紅樓夢》裏趙姨娘請馬道婆對鳳姐和寶玉行此術,是京師一帶魘術流入上層社會的藝術反映。

    當然,中國北方農村的巫風比之於原始民族還是有其特色,首先是行巫者地位不高,不象原始民族巫者乃精神貴族。中國北方農村的巫覡的社會地位很低,甚至讓人看不起。其次在降神巫術中已有高度宗教化趨向,降神前要燒香叩頭,治病驅邪要借助符菉經咒。諸如“出神上天”,“人前過陰”、“降神附體”等巫風相當普遍地滲入直隸、山東一帶的民間教門的儀式和活動,同後者的宗教儀式乃至宗教意念糾攪在一起。巫風的被習,是北方農村文化構成中不可忽視的事實,它對農民的影響是多方麵的。在思維方式上,巫術那種相似律和接觸律的思維,始終是支配農民日常生活的邏輯之一,在應付緊急情況和重大政治事件時,這種巫術邏輯常會出台。在行為方式上,農民容易產生模仿巫覡行為的衝動,平時這種衝動不易暴露,一旦欲有特殊作為時,巫師很容易成為他們的模仿對象,借以喚來自身力不可及的神奇力量。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