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口才好前程(大全集)

正文 第75章 演講時怎樣說話(5)(3/4)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

    藝術的重複,絕不是簡單的機械的重複,而是指有信息根據的重複,是必要信息和冗餘信息的重複。目的是強調必要信息,讓聽眾保持記憶。如一演講家在某警官學校的演講,其開場白就是運用了重複藝術,從信息接受的角度看,這樣的語言信息接受率應該很高。

    (原例:“……隻有誰,有權利在頭頂的帽子上,綴上我們莊嚴的國徽呢?你們!隻有你們!人民的衛士!”)

    在演講中,究竟哪些方麵需要運用重複藝術呢?德國米·裏登乃爾在《自由演講的技巧》中指明有以下幾個方麵:

    1.演講者的話題遠遠超出聽眾所期待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需要重點複述。因為聽眾難於接受出乎意料之外的內容。

    2.演講者的話題與聽眾的觀點矛盾時,也應該加強重複。

    3.聽眾對演講內容不感興趣時,也有必要加強重複。

    4.聽眾不歡迎演講時,更不能忽視對某些形式的重複。

    5.演講中,聽眾感到疲倦、無精打采時,演講者應壓縮介紹的信息,最好藝術地重複前一段內容。

    合理、準確的重複才可稱為藝術;不該重複的卻用了重複,這成了贅言。重複藝術運用的好,演講效果必然不同凡響。

    演講的態勢語要優美

    一般而言,演講除了靠好的語言功底,還要輔以美的演講態勢語。態勢語包括儀表、姿態、神情、動作等方麵,是演講者立與坐、眼神、手勢、身體動作、步伐移動等的綜合反應能力。正所謂演講,講是有聲語言,給人以聽覺形象;演則是無聲語言,給人以視覺形象。俗話說:“花好還要綠葉扶。”如果說,有聲語言是紅花,無聲語言就是綠葉。光“講”不“演”,或光“演”不“講”,都不能構成演講之美,隻有動靜相兼,將兩者有機地融合起來,才能構成完整的演講。也就是說,惟聲、色、姿、情,相得益彰,方能稱做上乘的演說。

    演講者的風度、儀表、神態,應給觀眾留下最佳的“第一印象”。心理學理論“暈輪效應”認為:一個人給別人的第一個印象往往是人們對其作出判斷的依據。如你見到一個人衣著整齊、合體入時,表情自然,則會認為此人做事細心,有條有理,進而會想,這個人一定有責任心,你就必然會在心裏產生最初的中意的感覺,並且還會聯想到其人會有這樣、那樣的能力。倘若一個人給你的最初形象是衣冠不整,嘴巴裏罵罵咧咧,你定然會對其作出缺乏道德觀念的結論,甚至還會聯想到此人的其他缺點。

    一次,心理學家雪萊在莫薩立斯特大學挑選了68個自願參加實驗者,這些應試者的外貌、口才及對事物的理解判斷能力都挑不出毛病的,但儀表、風度卻大不相同。68人分別征求四位素不相識的過路人的意見,以期得到他們的支持。結果表明,風度翩翩者較之儀態平平的對手,自然是穩操勝券。

    登台講演時,儀容更不能不修邊幅,穿著隨便,而要整潔、大方,有風度,但也不能過分打扮。服裝應該同身份相稱,不宜過於奇特,那種自恃高雅,油頭粉麵,衣冠楚楚,似奶油小生的裝束,或一味追趕時髦,仔褲港衫,長發垂肩,仿洋人港客模樣,縱然口吐蓮花,舌綻春蕾,也絕不會使人產生欽敬之感。

    “峨冠博帶話務農”,必顯得滑稽可笑,“蓬首垢麵談詩書”,則有失風雅。要針對特定的演講環境來決定演講時自身的儀表、衣著和態勢。演講者的外部表象即儀表、衣著、態勢是被聽眾直接感受的,它對演講的效果乃至成敗會有直接影響。據一般的社會心理分析,聽眾往往會將演講者的儀表、衣著等與自己的儀表、衣著相比較,以自己的儀表、衣著、態勢作為評判演說者的標準。所以演講者就要盡可能將自己的儀表、衣著與聽眾接近或一致起來。如果是在高雅的宴會上,聽眾衣冠華貴,講者衣衫不整,舉止粗俗,就難登大雅之堂了。而在沸騰的工地,繁忙的田野,西裝革履的登台,就必定在心理上產生與聽眾的距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閱讀記錄(免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