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動的導遊旗

十 素質拓展(2/3)

    如果出現疫情、自然災害、社會動蕩等不可抗力因素,導致旅遊市場出現局部或大範圍疲軟或者停滯,那麽導遊就很有容易麵臨生存問題,但當他們除了導遊技能以外,往往在短時期內缺少甚至沒有其他能力賴以謀生。當老本散盡後就難以維係生濟。而那些遊走在正規隊伍之外的野馬導遊、黑導遊就更不用說。他們原本就是以利益最大化為目地去欺騙、敲詐客人,談不上任何職業道德和做人準則,製度和道德的約束力對其毫無作用,當這群人麵臨生存壓力時,他們很有可能會鋌而走險,直接挑戰國家法律道德底線,從事某些違法犯罪的勾當。因此,從個人職業發展角度來看,陸川始終認為,導遊是個好職業,但不是一個可以長期賴以生存的職業,它對初入社會的年青人有著其他行業不可比擬的磨煉能力和心性作用,但同時,它也會消磨人的鬥誌,限製人的眼光和格局。年青人想幹導遊沒有錯,但滿足於做導遊、止步於賺小費的話,人就廢了。

    能力恐荒問題長期困擾著陸川,這也是導致他在辭職前心境震蕩起伏的一個主要原因。比起帶團中小費回扣賺得多與少、客人評價好與壞、帶團質量高與低、公司老總的褒與貶來說,能否獨立地依靠個人真實能力去創造社會價值和個人財富,能否真實地表達自己而不是依附於外力,這更是陸川看重和追求的,但這種追求在導遊職業中越來越難以滿足。

    曾經,他在工作之餘嚐試過自學英語,報過班,買過書,玩過瘋狂式的訓練,但最終他發現,語言就是一門工具,人生而會說,但說得好與壞,品質高與低卻不在於掌握多少門語言,而在於底層文化的積澱和修養。況且,身為中國人,學好中文、用好中文不僅立足國內生存發展的最基本需要,也是傳承中華文化的必然需要。如果一個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的中國人,連自己的母語都學不好、用不好,卻要“認祖歸宗”似地去學他國語言,結果外語比漢語說得還溜,對外國比對祖國還要了解和親近,甚至有人說出“外國的空氣都是甜的”這樣賣國求容的蠢話,真是十分可笑和可悲的事!

    推薦下,【\咪\咪\閱讀\app\.mimiread.\】真心不錯,值得裝個,畢竟書源多,書籍全,更新快!

    縱觀曆史,汪精衛曾經何等風光,但最終的下場又何等淒慘,看看近代史就知道了。魯迅為何身在島國卻心係家國,又為何在一堂倍受羞辱的課後下定決心棄醫從文,走上以筆為戈,討伐陳舊勢力的道路呢?橫觀當下,為什麽在青少年中會出那麽多“哈韓族”、“哈日族”?為什麽本應當被研究和傳承的詩詞歌賦卻被一些人惡搞、篡改,弄得庸俗滑稽?為什麽有些抗日神劇被拍出如襠下藏雷、手撕日寇、遊擊隊行百裏而履無塵等等毫無曆史嚴肅性、毫無科學精神、毫無文化可言的狗血橋段?孩子沒成年就知道拚爹,學生未入世卻精於世故,林林總總的事例都在警示著我們袓國優秀文化的傳承正在麵臨巨大的外來文化和庸俗文化的危脅與挑戰。身為一個體會過被人以“文化優越優感”為理由而羞辱的人,一個深刻體會到積累財富自信時,更需要樹立文化自信的人,陸川深知提高文化素養和知識技能比賺取金錢財富更重要。他不排斥金錢,但更向往豐富健康的精神財富。他願意相信,人的長足發展,家族的延續壯大,社會的長足進步最終拚的不僅僅是金錢財富,而是文化的力量。同時,他也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文化修養上的淺薄和幼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