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動的導遊旗

十一 什麽是“好導遊” 下(2/3)

    聽過陸川這一通講,王倩感慨頗深,也覺得臉上發燒。因為陸川批判的那些毛病和問題,在她自己身上同樣存在,而且,她就是那樣認為的,覺得講解就是把寫好的導一字不落背出來。也真的從沒想過與聽者互動共情的問題。也從沒細心留意過用不同的語言風格對不同的人話的問題。總之,陸川的這些好的和不好的東西,是她從沒有思考過,也從沒有人跟她提及過的經驗。聽完一席話,她感覺周遭的黑夜都明亮了起來,同時也感覺到身處魚肚白下的黎明,似乎看到了曙光,卻又看不清路在何方。她覺得陸川的很對,但卻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到。她既渴望向好的方向努力,卻又懷疑自己有沒有那個能力。她還想聽陸川講更多,講更細。但是,不自主地身上開始發抖,夜晚的寒意已經悄然襲來。

    陸川也感覺到後背陣陣發涼,肩頭的牙膏早已被晚風吹幹。但是外套還在王倩身下壓著,無衣禦寒。他起身拍了拍褲子上的土,然後對王倩:“行啦,一囉嗦起來就沒完了。走吧,已經冷了。”

    王倩如夢初醒一般地從地上跳起來,趕緊把衣服還給陸川。但是陸川沒有接她遞過來的衣服。他讓她先批著,等到門口時再還回來。

    兩人往回走的時候,王倩又問了陸川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她想知道這導遊能不能長幹下去。陸川的回答讓她覺得有些忐忑。按照他的法,導遊這個職業不但不會消失,而且會越來越重要。但這個職業終歸是吃青春飯的。在身無牽掛的時候,多跑多幹都不算事。但人總有跑不動或不想跑的時候,也總有要成家,總要回歸的時候。當束縛纏身跑不了時,就算是給你自由,也未見得想往出跑。再者,幹導遊時間久了並非是件多好的事。因為見得人多了,經得事多了,的話多了,人會變得圓滑和複雜,也會變得內心浮躁不安,缺少安全感。由於常年在外奔波,沒時間思考和學習,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的提高就受到限製,這對於將來長久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會直接導致從業者個人綜合素質和職業適應性的下降與退化。最直接的問題是,跑來跑去的,連找對像處朋友的機會時間都沒有,到非談婚論嫁之時,很可能把自己耽誤了。更有甚者,導遊職業的社會地位並不高,就是個無權無勢的草根,職業根基相當脆弱,工作崗位也並不怎麽穩定,缺少各種必要的保障條件,導致人員流動性特別大,難以在穩定的環境中接受係統的磨煉和學習。而在社會上,導遊的身份又常被那些戴著有色眼鏡的人誤解的汙跡斑斑,結果更不好找對像。誰誰誰一聽,噢,這個人幹過導遊,心裏會怎麽想:“導遊啊?賺個費而已,白了就是拎包伺候人的,那能有什麽大出息?再,這經常南海北地跑,能沒點事?能沒點故事?故事多了,這人還能靠得住?”因此,剛入社會的年青人,幹幾年導遊,對於認識和了解社會,提高與人打交道的能力是有好處的。但,是否鐵了心在圈子裏混下去,就要放遠眼光,好好掂量了。別等時過境牽,錯過時機後,才有這種那種的後悔與婉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