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動的導遊旗

十 跤場對決(1/5)

    大約等了將近二十多分鍾,賽馬表演才準WWlā整個賽道瞬間安靜下來。人們佇立兩旁,翹首企盼著接下來激動人心的那一刻。遠處等待號令的騎手們,早已做好了準備,胯下的馬不停地用蹄刨著地麵,就像F1方程式比賽發車前那不停轟油的跑車。誰也不知道終點處是什麽時候發出的信號。隻見得原本站立的馬群傾刻間像離弦的箭一樣,從起點射了出來。伴隨著騎手“噢、噢”、“嗚、嗚”的叫喊聲,揚起了一陣濃濃的塵煙。

    一時間,賽道兩旁閃光燈群起,啪、啪、啪地不停拍照,人群中激動者也隨著拍手鼓掌。馬隊跑過觀眾席,最前頭的幾位騎手幹脆放開了韁繩,腳踩馬蹬,挺直了身子,張開雙臂,做出了飛翔的姿態。跟著後麵的幾個人,前屈上身,在馬身左右兩側不停轉移著身形,就像在急轉賽道上不停玩著漂移的賽車。人們的情緒因為這樣的特技表演而再掀**。不少姑娘因為看到騎手的英姿而跳躍著、歡呼著。

    看慣了這樣表演的陸川一點沒有興奮,他始終觀望著自己的客人,因為馬隊越來越近,快速的奔跑是不會在短距離內急停而止,任何人意外的衝到馬側都會使馬受驚,更會被馬蹄甩出的石子擊傷。

    馬隊帶著呼呼地風聲疾馳而過,衝過了終點。

    接下來還有一項馬術特技表演。賽道再次被清理幹淨,石塊、碎玻璃一一被扔出了場外。一條條白色的哈達,按著垂直於賽道的方向依次擺到了地麵上。在平行的地方又擺上了兩隻啤酒瓶。有兩匹馬已經返回到起點。

    偶爾,其中一匹馬又出發了,騎手左手緊握馬鞍,身子向馬的右側低低地探了下去,他的右手伸向地麵,低得馬上就能摸到草尖。在顛簸之下,一條條哈達被他攬在手中。

    看過了賽馬表演,人們意猶未盡。當然,接下來的,才是更加刺激和吸引人心的摔跤表演,刺激並不僅在於人們可以近距離觀看到同場競技的較量,更在於有膽識,有好奇心、有表現欲的人可以下場同草原跤手一比高下。

    人群圍成了直徑大概50米的圈,片刻功夫,剛才那些還在馬背上奔馳的夥子們,又換上了摔跤服,緩緩地來到了場地中央。人們等待著,等待著為他們歡呼,等待著看他們如何被摔倒。

    這裏想要對蒙古族摔跤運動——“搏克”進行一翻簡要的介紹:

    草原上的人們把蒙古式摔交稱作“搏克”也叫“博克?巴依勒德呼”(蒙語:結實、團結、持久的意思),它是蒙族三大運動(摔交、賽馬、射箭)隻首。不管是祭敖包,還是開那達慕,“搏克”都是絕對不可缺少的主項。摔跤手稱為“博克慶”,摔跤服用蒙古語叫做“昭德格”,著名的摔跤手的脖子上綴有各色彩條-----"江嘎",這是摔跤手在比賽時獲獎的標誌,每贏得一場比賽,都會在項圈上係上一條新的綢帶,贏得越多,綢帶也越多,因此通過觀察選手佩戴的“江嘎”上綢帶的多少,就可以直觀判斷出這個選手的實力。

    俗話常,蒙古族的孩子是在馬背上長大的。但是對男孩子來,還必須加上一句:他們也是在摔跤場上長大的。藍之下,草原之上,到處都可作為摔跤場。娃娃從三四歲起就拉著夥伴,模仿他們父兄的樣子一本正經地較量起來。稚氣一脫,就躋身於那達慕的摔跤場,一顯身手。

    搏克運動不分年齡,地位、民族、地域和運動經曆,隻要在額滿之前報名都可下場參加比賽,而且規則麵前,人人平等。據,從前偶有外鄉過路的乞丐要參加摔跤,也絕對沒有被冷落的時候。倘若正好與王爺摔跤手相遇,而王爺的摔跤手嫌棄他,不屑與他較量,照例會宣布乞丐為勝利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