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當王爺回到明朝當王爺之楊淩傳

三百零一 君也高才(2/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他心思轉的也快,立刻省悟到眼前是何人,他急忙搶步上前,“噗”地一聲跪倒在地。叩頭如搗蒜地道:“下官李庸拜見欽差大人、拜見諸位大人。”

    楊淩微一打量,見這人衣袍整潔,纖塵不染,知道他剛才在庫房中也是虛應其事,根本不曾用心為百姓想過辦法,不過楊淩幹過驛丞,也知道就算這個主簿肯用心,掃庫底的那點糧食也確實不夠幾個人吃一頓的。

    來,下載最新T_X_T小_說

    他擺了擺手道:“起來吧,鄢縣令,看來庫倉實在是湊不出賑濟糧了,這樣吧,李大人,你看讓馮知州打個欠條,先從軍糧中借調一部分,等州府撥了賑糧再還回來如何?總不能叫這些百姓們餓肚子。”

    他拱了拱手道:“蜀王仁厚愛民,我相信如果是王爺在這裏,也一定會讚同以這權宜之計救萬民於水火之中地。”

    封參政本想指出這與體製不合,一聽這話把話又咽了回去。李森自然不會拂逆楊淩之言,立即欠身應是,吩咐親兵帶著那位李主簿馬上趕去運糧。

    軍糧運到,鄢高才便陪同楊淩等官員去四處賑災施粥棚子那裏探看百姓,這些災民大多聚集在城隍廟、水龍觀、曬穀場幾個寬敞的地方,災民們才剛剛逃來沒幾天,加上此時的天氣不冷,所以一個個雖蓬頭垢麵,看起來氣色還不錯。

    隻是這些人全都神色木然,眼神冷漠,看著這位縣太爺忙前忙後,張羅著叫人趕緊煮粥施粥,對百姓噓寒問暖,卻沒有一點感激親近的意思,對這一大票高官更是敬而遠之。

    蘇禦使不悅地低聲斥道:“此地民風果然頑劣,一縣父母官趨前跑後,為他們張羅口食,欽差大人親自趕來探望,卻如此不知感恩、不通情理。”

    “追根究底,到底是誰在養誰?誰才該知恩呢?”楊淩聽在耳裏,卻隻是微微搖了搖頭,沒有作聲。

    這時,一個少年捧著個大碗讓衙差給盛了碗稀粥,點頭哈腰地說了聲“謝謝官爺”,話音未落就被旁邊一個粗袍漢子一把接過碗去,扯了他手腕就走。

    那人一邊走,一邊惡狠狠地斥罵道:“小兔崽子,謝什麽謝?不是這麽些個東西姑息養奸、縱容不法,咱的家能被燒了麽?你表姐一家能被人殺了麽?他們給你碗粥謝什麽謝?他們給別人一塊肉,人家還不領情呢。呸!”

    ,提供最新手_打_版小說閱讀

    那人邊說邊走,聲音不大,可是楊淩身邊幾個官員卻都聽的清清楚楚。

    “這個大膽刁民……”馮見春戟指喝道。

    “馮知府……”,楊淩懶洋洋地喚了一句。

    “下官在”,馮見春連忙垂下手來,輕聲細語地道。

    楊淩卻沒再說話,隻是慢悠悠地猶自向前走著,隨著糧車地運送。默默地看著鄢知縣和此刻比誰都賣力的縣丞、主簿以及三班衙役分發糧食。

    各處賑災場走了一圈,最後從曬穀場出來,估計難民總數約在三萬上下,其中很多還帶著傷。楊淩踱到一座木橋上,橋上清水潺潺,豐美的水草在河邊流水中輕輕蕩漾,幾股涓涓支流從側向流淌過來,匯入了清澈的河水之中。

    楊淩凝望著水麵良久,眾官員都圍擁過來,默然立在一旁。楊淩抬起頭來。望望蕭條的街市,又移向路左剛剛被火焚燒過地烏漆抹黑地一溜兒殘牆斷壁,然後對環繞在身邊的文武官員們道:“

    諸位大人,本官在內廠當差,內廠的老班底是神機營左哨軍。本官在江南打過仗。我的主力是親自在作戰中訓出來地兩萬精銳。一個衙門、一支軍隊、乃至一個國家,總有主流、支流。

    要想太平,隻有努力將支流帶到主流。如果以傷害主流來妥協支流,主流都失去了凝聚力和忠誠感了,那麽支流會走向何方呢?以禮教守西陲。懷恩撫遠是我大明國策,武力鎮壓、強勢懾服從來就不是我漢人本色。

    可是有一條:保障他們不受大族欺淩,設立土官以夷治夷。遇到災害優先救濟,這都可以。但是在朝政、律法、經濟教化上,都決不能允許他們脫離大明的存在,將部族的權利淩駕於朝廷之上,否則隻會是刻意提醒他們比漢民優越,不要和漢民混在一起。同時又會令漢人嫉恨,厭惡他們,巴不得他們不要和自己住在一起,試問這樣一來,怎麽可能安定呢?

    百川匯海。是大勢所趨,人為地搞地涇渭分明,最後隻能鬧的分崩離析。這次是一個教訓,這種教訓在百十年來的衝突中就從來沒有消失過,可惜一直沒有人引起注意。

    子曰: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那麽諸位,這公呢?不公何來安?不岐視亦不縱容任何一族,才會使大家和平相處,親如一家,讓他們覺得屬於同一個國家、擁有共同地利益、承擔共同的責任,以大明子民自居而產生歸屬感。我希望,我們能夠群策群力,共同解決好這件事情,一勞永逸,造福一方。”

    他的目光從眾官員臉上一一掠過,眾官員雖默然不語,不過今日的所見所聞顯然對他們觸動甚深,所以已經沒有人出言反對。

    楊淩忽地瞧見宋小愛和伍漢超一左一右,各自領著七八名侍衛站在街角,警惕地掃視著四方,心中不由一暖。

    宋小愛也是位土司頭人,還有烏斯藏人的土司拓拔羽地女兒拓拔嫣然,他們一個同蜀王府關係密切,彼此友好。另一個不但和漢人相處融洽,而且在為朝廷承擔義務,在江南剿倭中屢立戰功,受到江南百姓地敬重和歡迎。

    可見,隻要彼此關係處理得宜,他們是會和漢人親如兄弟,對朝廷有相同的認知感的。而蜀地官員對都掌蠻這個排他性太強的民族,采用地政策顯然十分不得宜,才會釀成這樣的惡果。

    其實漢人有沒有認為蠻人愚昧,對其鄙視輕蔑甚至欺侮的呢?肯定也有,而且大有人在。小伍地老爹那麽反對兒子和小愛往來,未嚐不是沒有這種心態作祟。

    它和貧富者間的歧視、讀書人和商賈間的歧視等等一樣,這個問題要徹底解決,決非一時一日之功,恐怕要曠日持久了,但是起碼做了努力,就能弱化這種矛盾,再不濟也不至於搞的兵戎相見,那麽要消彌它也就有希望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