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當王爺回到明朝當王爺之楊淩傳

第一十九章 瘋子縣令(1/3)

    韓幼娘從未見過烽火,但是卻已無數次聽說過,自然知道點燃烽火台意味著什麽。韃子的凶殘和野蠻對她來說,猶如今人之對日本鬼子的觀感,那是一群嗜血的野獸。  楊淩倒是驚訝多於駭然,受到後世太多影視劇的熏陶,在他想來,所謂韃子都是些粗獷豪猛的蒙古勇士,又好客又豪爽,或許打仗很驍勇,可是怎麽說也不是人性盡喪的鬼子兵嘛。

    不過畢竟現在還是敵對的兩朝,他不會天真地以為人家萬一攻進城來,會對自已手下留情,當下急忙拉起韓幼娘的手向縣衙飛奔而去。

    此時城門緊閉,城內的居民也早已因為烽火而紛紛湧出家門。韃靼小王子伯顏猛可率部襲邊,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但是大多數時候他們是不敢直接攻擊象雞鳴驛這樣的關隘的,對於這種較高大的城池,他們並沒有遠程攜帶各種攻城器械的能力,僅僅為了劫掠,韃子是不會冒著巨大傷亡攻城的。

    但是通常小規模的戰事,是不會啟用烽火台傳訊的,今晚這情形顯得有些特別,似乎已經有關隘直接受到了攻擊,這些百姓豈能不感到驚慌。

    閔縣令做縣官做得雖然渾渾噩噩,畢竟是軍人出身,一聽到韃子來了的消息連衣服都來不及穿好就急匆匆地從後堂奔了出來。

    此地的駐軍隻有260人,由兩個把總率領,按照明朝的規矩,一旦發生戰事,當地的最高行政長官要負責全盤軍事行動,軍官是沒有獨立指揮權的,因此現在閔縣令又成了戰區警備司令。

    閔縣令幹這個可是老本行,當下一麵派探馬同最近的幾驛站取得聯係,打聽進一步消息,一麵派人快馬加鞭趕回府城調兵,周時又著人通知馬驛丞,要求所有軍驛人員配戴刀槍,隨時準備上城支援。

    楊淩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說實話,這些日子以來,他每日代閔縣令處理大小事務,閔縣令自已形同傀儡一般,楊淩雖然感念閔縣令的知遇之恩,但是心底裏是瞧不起他的,想不到此時他處理起戰事來卻是有條不紊。

    閔縣令唾沫橫飛地指派完畢,這才籲了口氣,整了整衣冠,衝後邊嚷道:“老子的盔甲、大刀呢,趕快拿來!”

    說罷扭頭看了看楊淩和站在他身後的韓幼娘一眼,笑道:“他奶奶的,這個年怕是過不好了,這些韃子趕在除夕前夜來劫掠,想必是今冬的大雪凍死了許多牛羊,他們不撈足了吃的用的是不會離開的。”

    這時兩個家仆一個捧了鎖子甲、一個扛了把大刀走了出來。因為這是三等縣,條件艱苦,閔縣令的家小都未帶在身邊,所以日常就是這幾個家仆伺候。

    閔縣令也不見外,就在大堂上解下文官袍開始換起衣服來,韓幼娘見了連忙退到側房去以避嫌疑。閔縣令將鎖子甲披掛整齊,又將縣官的袍子穿在外麵,一探手從家仆手中奪過了大刀。

    那刀怕不有四十多斤重,這閔縣令單手提刀,手腕一抖,沉重的大刀在手中滴溜溜一通亂轉,然後嗵地往地上一墩,砸得青磚地麵碎屑橫飛,楊淩霍然動容,他雖知道這閔縣令是武官出身,倒想不出他居然使得如此沉重的兵器。

    閔縣令一身縣太爺打扮,一走動起來帽上的烏紗翅兒還晃晃悠悠的,偏偏扛了一柄鋒利的大刀,模樣不倫不類,他也毫不在意,威風八麵地向堂外喝道:“走!跟我上城牆!”

    院子裏先後趕到的一堆衙役們亂哄哄地應了一聲,一大幫子人前呼後擁地衝了出去。

    楊淩隨著走出縣衙,

    衙門口四盞紅燈籠在風雪中輕輕地搖曳著,此時雪下得更密了,大片的雪花紛紛揚揚,天地一片茫茫。  閔縣令帶了一幫子人佩刀持槍,大步流星地衝向城頭,街上到處都是熱鍋上的螞蟻般到處亂竄的鄉民,他們也來不及理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