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商明

0242 改吏為官(2/2)

    可這些清流有半瓶子醋的還好一些,大部分隻會講原則、隻會扯大旗作虎皮,往往餿點子有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這是完全不正常的,即便是憤青也是要正義感強外有一定的專業知識。

    還有一個問題是這時的管理機構官吏兩層皮,雖然有回避製一些八九品小官也是常有任當地人的。官吏兩層皮異地有任期,經驗也是差距較大總體上不如老吏員的官員,在領導長期任職又是本鄉本土的吏員時雙方的目標不可能一致。

    官員有追求的會追求政跡,沒追求的往往較貪。但吏員本地人與本地人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他們需要為自己撈好處才有錢,但不大肯為官員的政績與貪婪而得罪鄉親的,至少雙方利益衝突時不可能願意損失他們自己的利益的。

    還有這時人口增加讀書人也在增加官員位置不可能同步增加,如這時三年一考每一屆三百人左右進士也就等於每年才一百個人有當官資格,加舉人、監生也是讀書人的成功之路太狹窄。

    對此改革官吏兩層皮的狀況非常必要外,讓讀書人有更多出路,加讓更多的技術官員走上前台成為主角也是一樣很有必要,專家治國才是正確方向。

    為了改變官吏兩層皮,官員實際治政水平不高的問題,穿越眾經過在網絡征求意見,決定還是走將軍出自士卒,宰相出自基層的辦法而不是這時明代的完全學而優則仕的辦法。

    這時大明內閣官員潛規則是科舉一甲二甲----翰林院庶吉士以上----出為太子屬官、翰林院官職、鄉試主考之類清貴職務,最後任六部侍郎被推舉入閣,連六部尚書也少有在基層任職經曆,並且用剛中進士未曾在基層幹過者為言官。

    那樣一來空口說白話的人多,似懂非懂者多,隻會從思想道德上找原因的人多,對人嚴對己寬的人多,總而言之善於內爭而不善於處理實際工作者多。

    還有一個問題是朱元璋設計的官僚機構對地方的控製力實在是太成問題,在基層基本上是放任自流、放任士紳與家族的權力膨脹,雖名為讓民眾自治實際上不但讓國家法律得不到嚴格執行,也讓國家成一盤散沙。

    還有這時行政區劃雖然不似宋時大小路、大小州、軍、縣、砦等那麽複雜,官員職位愈加不好理解。但這時明代的行政區劃仍然不大統一與簡明,如此也帶來了官職的混亂,為此穿越眾決定在大明實行省級、副省級(如總督區)、府級、副府級(如小總督區)、縣級、鄉、村。

    以上除了海外乃是省府縣鄉村五級簡單明了,而且是連基層也包括進去,雖然隻有五級就可以將大明的統治落實到每一個民眾那兒。。

    而且這五級雖然看起來可能會增加不少官員,但實際上鄉村隻是之前的經製吏員而已。那是吏員也是有兩種的,一種在吏部有編製有名錄有補助的乃是經製吏員。

    可僅靠這少數經製吏員根本無法完成工作,連衙役也是正式人員無法完成任務,所以各地都有自籌資金養活的吏員與衙役,這些人在後世就是''''臨時工''''啊,這一來古代官員不多吏員多,總而言之這些人仍然是靠向民眾收費養活,不論黑錢白錢都是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