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商明

0039 意外不斷(2/2)

    但在明末基本建設、施工監管需要他們一肩挑,設備有可是球磨機運不過來,隻能從原始設備尋找資料設計一種小型無法連續生產的球磨機。

    這種球磨機每次裝料數百公斤熟料或生料,工作數小時後出料篩選,但就是這樣的球磨機用現代生產運輸過來的辦法仍然是不大好辦,主要是數量有點大太困難了。

    至此開始考慮在明末鑄造的可能,如此一來鐵工場升級為鑄造加機械加工的事要提速了。好在鑄造在明代還是有熟練工人,因為鑄鍾鑄炮就是鑄造隻不過是鑄銅。

    對於鑄鐵工藝穿越眾有足夠的技術可以拿出來,如鐵的熔化可以采用反射爐,這時代生鐵雜質多可以用石灰岩、螢石等造渣,還可以用石墨加碳含量。

    更可以用砂模換取泥模的製模工藝,泥模在鑄鍾這樣的有細膩花紋不計時間的鑄銅工藝上雖好用,但它的模型穩固速度慢幹燥更慢的缺陷對大規模工業生產不利,所以後來除特殊鑄造都改用砂模。

    為了水泥廠已經要提前上馬鑄造廠是吳世傑他們沒有料到的,原以為可以從現代將設備運來,不料現代的水泥生產設備沒有低於五萬噸的設備,再小就淘汰了。

    而且就是一萬噸的舊設備要運進明末困難重重,最關鍵安裝這設備的鋼筋混凝土工程太大,動力設備需要上百千瓦的電動機,這樣大的蒸汽發電機更加不好搞,這才退求其次用單體小球磨機的。

    小球磨機隻需要幾到十幾匹馬力就可以帶動,不過生產成本卻是大幅度上升,原計劃是現代成本的三倍這下變成起碼五倍。

    不過這效率能生產出來在明末也是不算貴了,畢竟這東西這時代不可能如現代社會當泥土用一樣,裝修一下新家也要用去幾噸。在明末大概要三五兩銀子一噸,普通人普通用途隻能歎息而退。

    但造橋鋪路建造城堡之類水泥卻是用途傑出,成本也會比傳統工藝低廉不少,如鋼筋混凝土橋梁的長度與載重力石頭根本無法比較的,造輕型拱橋隻有石橋十分之一二跨徑還大。

    因而這水泥成本為現代的五倍也是有不少地方是需要的,而且不是穿越眾從現代社會獲取技術和一部分關鍵零件如軸承、車刀等,那麽這樣的生產水平也不可能達到。

    隻是吳世傑他們本來準備明年辦鑄造廠、機械加工廠、蒸汽機廠,那料水泥廠與玻璃廠才開始造廠房就發現這幾個廠必需馬上開工。。

    對這有些預備不足的吳世傑他們才安穩幾天又處在緊張之中,他們的緊張乃是這三個廠有一大堆難題要解決呀。如坩鍋的資料好找也是要有人學會做,反射爐的情形也是一樣,有了技術資料但耐火磚需要自己燒自己砌。鐵水去雜質等他們也隻有找到理論,而此時需要實踐。

    這僅是一個反射爐,不提這反射爐最好用焦炭所以還要造一個土焦炭窯。另外這反射爐需要多個坩鍋才能滿足鑄造量,就算如此坩鍋一大要有吊裝設備。另外一個大型翻沙製模車間又是一項不小的基本建設任務,外加要培訓製模技工與翻砂技工,技校開設專業也來不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