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神木:黃三自選集

正文 第5章 感懷篇(2/5)

    於是你就接受它,檢討它,研究它,從而吸取教訓,以勵來茲,這個磨難就變為你將來的成功之本。

    反之,如果你遇到這些磨難就一蹶不振,或者轉彎抹角逃避過去,就辜負了這個磨煉的機會。

    八、珍重餘生

    少小離家,30年後(197 7年)第一次回鄉探親,那年虛歲47.父親過世不久,母親健在;舅父過世不久,妗子健在;大爺(文麟)過世不久,大娘雙目失明,但身體壯實;同輩的啟福大哥(求是齋)、黃泰大哥(務本堂)、啟同大哥、啟傑大哥(守真堂)都健在;兒時曾經一起讀書嬉戲的趙五哥(大嫂的弟弟)晚年經營果園,他提一袋蘋果來看我,滿麵紅光,身強體健。大家重逢恍如隔世。

    轉眼26年過去,老人都不在了,這些兄長也都不在了。1 979年啟傑哥陪我們夫婦爬泰山後不久就過世了,如今他的墓木已拱,連弟弟誌濤也已過世多年。可是啊,我還活得好好的。生活習慣、身心的智能,大體上一如往昔。這個餘生真要拜蒼天之賜。

    養生之道,健身之術,數不勝數,修身養性的法門也令人目不暇接。每一種都有它的道理、它的奧秘,誠心修習,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最要緊的還是內在的修養。佛家也好,道家也好,天主也好,基督也好,都是叫人為善去惡,去除貪念,看淡名利。

    長輩的老人都走了,同輩兄弟還在世的也多是風燭殘年,行動不便。晚一輩的子侄都還身心健壯,但多執著於現實的利害,迷失在各自的世俗環境之中。我能了解他們,但和他們之間缺乏共同的理念,他們雖然年輕,但在體能和心靈上卻無法體會我所擁有的境界。每當我在跳水台上騰空一躍,真正地感受到又重返童年,人活多久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得從容自如。

    九、山居劄記之一:廣仙的宮殿

    衣玄買了這棟房子快一年了,二人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心力,整修得已經相當完善,小Margaux(廣仙)於6月4日在這裏出世,鳳西8號就來了。昨天(20 03年6月19日)上午,婷婷送我上車,經過如下:

    11 h25歐洲特快車準時開車,法國裏爾站(Lille)上滿了乘客,到Valence誤點半小時,沒趕上預定的16 h17汽車,下一班16 h25剛好搭上,兩小時到Aubenas,鳳西開車帶衣玄來接。路徑很複雜,鄉村小道走完,再爬上六百米的山坡,他們的房子就在山腰。一座三百年前的老屋重新改裝,坐北朝南,四周遠山環繞,麵對山腳下的Ardeche河和Au be-nas城,站在門前的平台上展望,有君臨天下之勢,氣象雄渾。羅安生開車三千公裏找到這座老屋,他不懂中國風水,卻有這種眼光,很快敲定購下。他們每次從香港跑來,投入裝修工作,現在已有三套臥房可用,還有設備完善的廚房、客廳和三套浴廁。

    可是如何享受這棟房舍呢?從東方來至少要二十小時的飛行,下機後開車三小時左右;從美國來飛行時間更長;從比京來最短,如上所述也要一整天耗在路上。這樣好的房子我享受不了,看外孫女偶一為之。

    小廣仙正好半月,已經很有模樣,現在看來像安生多,麵目很細致,手腳細長,動作很多,很少哭鬧。她吃母奶,有自己的房間。

    關於小孩的名字,洋名很簡單:名Margaux姓Reirson;中文名很麻煩,衣玄為紀念她外祖母(鳳西之母給她留下深刻的印象),想用她的名字“廣賢”,這不合中國人的觀念(諱),我和鳳西研究改作“廣仙”。

    十、山居劄記之二:鄰居

    晚飯後去後山散步,用兒車推了小廣仙。這一台兒車大有來頭,是年初來時在法國名店訂購的,又是從許多資料中精選,買來再由羅安生扛去香港,這回衣玄來此生產,又從香港帶到比國轉到此地,都是安生扛來扛去。現在派上用場,真是設計精巧,配合各種用途。

    九點半太陽還未下山,從屋後上去第一個鄰居是祖籍德國的Michael,他家的兩條狗總要跑來大叫幾聲。再過去就到了副村長Gerad家,他是那一群牛的主人,牛肉、雞蛋的供應者。他們這個村子總共不過十來家人,彼此都知之甚深。對麵走來兩位老太是住在前麵山上Staint Laurant古堡的老姊妹,她們圍上來細看廣仙,說:“三天沒見又變樣了。”鳳西說已經是十五天,她立即糾正是十六天。廣仙的出生、來曆,全村無人不知,耳熟能詳。這裏的通信地址沒有路名、門牌,隻要寫上姓名與村名即可。

    再上去半裏便到古堡,但天色已晚就回頭下山,後麵有車開來,我們讓道,他卻停下來放下車窗,原來是Michael,又唆沒完,半天才晚安再見。此人有一車、二狗、三個孩子。幾步路又從他門前經過,屋裏已開燈,光禿禿的燈泡吊在屋頂中央。

    十一、山居劄記之三:古堡落日

    今天(2003年6月2 2日)晚飯吃餃子,鳳西買的碎肉是調過味的,埋怨味道不好,其實才對洋人的口味。包了一百二十個,剩下的餡子又做了四個餡餅,應該夠十個人吃的,結果六人吃光,點滴不剩,大呼過癮。餐後兩家人推了孩子散步,此前曾兩次要去古堡,都因太遲半途而返,今天上路早,終於到了。

    St。 Laurant是這個地區的行政中心,坐落在這個古堡上,全城人口不過一百,大多是農民。從衣玄家走來一公裏半,推著兒車約行四十分鍾,環城一周後剛好趕上落日時刻。

    Maria et Fredy這對夫婦帶著五個月大的女兒Molina從西班牙的巴塞羅那來過周末。兩地相距約五百公裏,但旅行旺季,路況擁擠,他們一早上路,半夜才到達。Maria是安生巴黎MBA Insiat的同學,巴塞羅那的世家,聰明能幹,精通西、英、葡、意、法等語言,在跨國公司任要職。Fredy是英國人,原英國商船船長,現在下地陪太太,正在謀職。衣玄結婚時,Maria曾來比京參加婚禮,還不識Fredy,他們結婚不到兩年,生了個女兒Molina,五個月大,胖嘟嘟的,很可愛。

    十二、山居劄記之四:邵威岩洞

    回家前一日,安生帶我們參觀邵威岩洞(La Grotte Chau-vet)。199 4年以邵威為首的三位考古學家在Ardeche河口發現了這個岩洞。他們從一個細小的洞口爬入,豁然開朗,發現了這封存了三萬多年的人類藝術寶庫。岩洞內有上百個天然的洞穴,最大的有三十公尺高,四十公尺長,刻滿了壁畫,生動描繪出當時人類的生活景觀,壁畫還畫有各種獸類,包括馬、牛、羊、豬、狗、獅、虎、象、犀牛、河馬等。繪畫的技巧高超,打破了原先史前藝術的定位。

    顯然,當時這裏是一個巨大的藝術工廠,並非生活起居的場所。三四萬年前的人類,比埃及文明還早十個世紀,怎麽會有這樣的藝術觀念和技巧?

    這個發現立刻轟動全國,專家們精心地將現場封存,製作複本,進行研究規劃;同時在市中心建立了博物館供人觀賞。我們今天遊覽的就是這個博物館。據說現場的規劃已經接近完工,將來會逐漸開放。

    十三、山居劄記之五:溝通、了解與尊重

    在思想觀念方麵衣玄受我的影響很大,諸如自由、人權、人道等等,在天性上也有很多地方像我,諸如同情心、正義感、念舊、懷遠種種。可是她從1 8歲離家,和羅安生結識以後形影不離十五年之久,他對她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思想觀念的影響又超過了我。美國人重形式(Proto-cole)、重科學精神、研究態度,自由民主人道是他們的立國精神,但美國人的優越感又常常破壞了許多良好的德性。

    吃飯的排場比內容重要:刀叉盤碟成套,蠟燭、音樂、花朵不能少;晚上遲遲不睡,早上賴著不起;電話說個沒完;至於生孩子、帶孩子的知識從書中來,喂奶要定時定量,母乳有時要擠出來存放,擠奶要用機器……

    這是他們家庭的習慣,衣玄是這個習慣的建立和維護者。我們是來做客的,入境隨俗,應該尊重人家的習慣,多隨和,少批評。女兒30多歲了要糾正,可還能糾正嗎?

    這方麵老伴做得比我還好,洗洗涮涮,開車辦事,招呼鄰居,接待朋友,法文英文毫不含糊,事事派上用場,不添任何麻煩,比起眾多前去幫兒女忙的父母高明很多。衣玄姐妹的許多好友同事大都和我們熟稔,他們最羨慕的是兩代人在觀念上的溝通、了解與尊重。

    十四、山居劄記之六:在困境中還想著別人

    每個人都有他放不下的執著:衣玄夫婦目前最放不下的是他們初生的女兒,其次是他們這棟房子;衣藍夫婦目前第一是將要出生的女兒,其次是事業,包括公司的工作、自己的工作,每天分秒必爭;新民夫婦忙著裝修房子,準備新營業,為兒女的前途事業操心;覺民是老婆孩子;婷婷是學業和馬上到來的法文能力考試;鳳西是作家會、老人會,最近又加上長生學會;我每天對著電腦寫文章,寫家譜,寫自傳,製相片。各忙各的,都是天下第一的要事。

    我們可以把這些放不下的事叫執著,人在執著中也是一種困境,在自己的困境中還能想到別人,還能對別人伸出同情的手,這種人的品格很高,最近經曆過許多事例,發人深省。

    十五、相敬如賓

    夫妻到了晚年常常相敬如“兵”(或者如“冰”)。年輕時胼手胝足,辛勤創業,生兒育女;年老退休,孩子高飛,就剩下二老,往往互不兼容,因為深層的差異逐漸顯現:內在的性格、兒時的習慣、生長的背景和傳統的觀念……這些差異在相愛之初、在打拚之時都被壓抑掩蓋,到了老年無所事事,老毛病都跑出來了,舉幾個例子:

    例一,胡君山西人,在大陸定親,1949年來台不久與浙江籍年輕五歲的英文教師江氏結婚。夫唱婦隨,生有一兒一女都是名校畢業,美國留學,各自成家立業,胡氏夫妻都已退休在家。胡君念鄉情切早已和大陸家人往來不斷,夫人江老師家人在台,社交繁多。二人漸漸互不兼容,你吃你的米,我吃我的麵,你去美國旅遊,我去大陸訪舊。睡房早已分開,問題不大,但客廳的擺設、廚房的用具,常常各持己見。比如老胡慢跑回來,鞋襪脫在客廳裏,轉眼不見了,原來被老伴丟進垃圾筒裏。夫妻每日相對非兵即冰,離又離不了,活又活不好。

    例二,蕭氏夫婦本是第二春,二人結婚時不過三十幾歲,生了一女,聰明可愛。退休以後,孩子也大了,男的信佛,女的是慈濟功德會員,都是佛家弟子,可是潛在的差異逐漸取代了一切,無法兼容。最後男的返台出家為僧,以解脫共同生活的苦惱。

    例三,楊大哥是空軍地勤主官,娶台籍應氏為妻,生子女三人。退役後到歐洲營餐館,老爺坐鎮,一家人通力合作,生意興隆。轉眼一二十年,孩子各奔前程,飯店賣了,楊兄隻剩一個應氏老兵,漸漸指揮不靈。開車不如太太,可是他開了一輩子汽車,意見特多,不住地挑剔批評,老伴一火,就說:“你開吧,我下車走路回家!”最後老楊回台養老,楊嫂不跟他回去,她說:“一輩子從沒這麽輕鬆過!”

    例四,吳師傅昨晚來舍下訴苦:他抱怨老婆把他一生的積蓄扣著,他連零用錢都沒有。老吳快八十了,台灣退役老兵,娶小他三十的成都王氏為妻。二十年前來巴黎當二廚。薪水用不完,台灣的退役俸每月一萬五由內兄代理存放生息,二十年下來積蓄不少。五年前在法國退休,分配到一個國民住宅,每月養老金還有一千多歐元。他算一算身價不少,該過得很寬裕,可是老婆管錢怕他胡花,扣得緊緊的,別說接濟老家的親友,他自己喝杯咖啡的錢都沒有。他說:“我還有幾年好活……”說著說著竟號啕大哭起來。

    相反的也有老夫老妻格外親熱的:噓寒問暖、勾肩搭背、肉麻兮兮。我們雖然處身在西方社會,對這樣的形象也不習慣。老夫老妻內心真正地關懷對方,表麵上又能相敬如賓,那才是我最心儀的一種典型。最近讀大陸金像獎巨星葛優一家人的故事《都趕上了》,關於夫婦相處之道獲益良多,摘要如下與友好分享。

    小葛認為夫妻之間第一要有點距離,兩口子日子長了往往什麽都不在乎,打嗝放屁都來了,不好;相反的還應注意點外表,尤其是太太。第二要有點隱私,尊重對方的隱私。第三吵架要有節製,不吵架的夫妻世間沒有,吵架可不能失去理性,要及時刹車,平靜反思再來檢討。

    他說的是一般夫妻,正常相處的夫妻,至如前所舉例有的背景大異,有的年齡懸殊,其間缺乏情愛,甚至沒有同情憐憫,反而互相防範、抵製,像例四中的老吳令人同情和不平,至於他老婆王氏應該多體恤老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