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疾病早發現

正文 第4章 耳朵(2/5)

    女貞子20克,麥冬、生地、白芍各15克。水煎2次,取液200毫升。每日1劑,分2次溫服。隨症加減:陰虛陽亢加珍珠母,牡蠣各15克。氣虛加太子參15克。服藥5~10劑,耳鳴症狀會逐漸消除。

    ——西醫治療耳鳴的方法

    心痛定10毫克。舌下含服,每日3次,10天為1療程,低血壓者不宜服用。服用1療程後,可以擴張全身血管,有改善內耳微循環障礙,副作用少。

    耳朵異常

    健康人的耳朵應該是耳廓紅潤,耳輪光滑,耳垂豐滿。中醫認為,耳主腎,腎開竅於耳,心氣也通於耳。如果耳朵出現異常,則表明身體的某處出現了某種疾病。

    一般來說,耳朵可出現以下異常情況。

    ——耳廓形狀的改變

    在耳廓部位出現高於皮膚周圍的點狀隆起,而且伴有水泡樣丘疹,俗語稱為雞蛋疙瘩,顏色有紅有白,這種症狀常見於急慢性支氣管炎、急慢性腸炎、膀胱炎、急慢性腎炎等疾病。

    如果耳廓形狀發生改變,除了要去醫院接受積極的診治,配合醫生的治療之外,還要注意飲食規律以及生活作息時間規律等,避免煙酒的刺激,保持良好的心態也很重要。

    ——耳麵形態的改變

    耳麵皮膚血管充盈容易顯現,這種症狀經常見於支氣管擴張、冠心病、高血壓、心機梗塞等疾病。在日常生活中,飲食上要多攝取一些蛋清淡食物,避免油膩,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參加一些適當的體育運動。對病情的恢複也會有好處。

    ——耳垂形態的改變

    耳垂上有一條自前上至後下的明顯皺褶的斜線紋,常見於冠心病患者,另外,耳垂皺紋不僅與冠心病有關係,而且還和動脈硬化有關。耳垂經常潮紅,多為體質虛弱者,由於受寒,耳垂變為紫紅色,就會腫脹發展為潰瘍,還容易生痂皮。耳垂呈青色時,是房事過多的表現。

    對於這種症狀,除了積極的接受治療,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生活的調理,參加適當的體力勞動和運動,避免受風寒引發感冒,有規律的安排工作和生活,盡量做到不吸煙、不喝酒。這樣才可以有效的防止疾病的發生。

    ——耳背形態改變

    耳背下突然長出一個小包塊,雖然沒有不適的感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小包塊會慢慢長大,疑似為耳腫瘤。應提高警惕及時去醫院檢查。此外,當耳背上見到紅色脈絡,並伴耳根發涼時,這種症狀屬於麻疹先兆。

    對於這種症狀的患者,要及時的到醫院就診,根據醫生的治療來控製病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積極參加鍛煉,提高抗病的能力,注意個人以及環境衛生,注意耳朵的清潔。還有就是要多喝水,在飲食上要注意營養均衡。

    ——耳朵萎縮、無力

    耳朵萎縮無力是心髒衰弱的表現。對於這種病人要及時的到醫院進行診治,在接受醫生治療的同時,日常生活中的飲食也要注意,建議這種患者多吃一些魚,因為營養專家指明長期規律地吃魚對於心髒病人的好處,遠比吃心髒病藥還要好。長期吃魚類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有保護作用。可以有效預防心髒血管疾病,降低血膽固醇,而且沒有副作用。

    ——耳朵紅腫

    為少陽相火上攻,或為肝膽濕熱火毒上蒸,也可以是中耳炎或癤腫、凍瘡所致。對於這種症狀要多吃一些清熱解毒的藥物,或者苦味食物。應該忌肥甘厚膩,辛辣及煙酒,盡量不要吃滋補性藥品。以清淡易消化飲食為宜。

    第二節耳朵的相關疾病

    外耳濕疹

    外耳濕疹是一種常見於外耳的皮膚病。多見於嬰幼兒,分為急慢性兩種,以瘙癢及容易複發為其主要特征,濕疹性反應主要為淋巴細胞浸潤而非多形核白細胞浸潤,無膿而有水泡形成,因而與通常的化膿性炎症反應不同。外耳濕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加以診斷:

    1.局部瘙癢。嬰幼兒有抓頭撓耳的搔癢動作,表現有情緒煩躁不安;愛哭等症狀。

    2.急性期可見耳郭、外耳道皮膚有散在粟粒狀小丘疹及半透明小水皰,若繼發感染可形成小膿皰。水皰破潰後可流出黃色水樣物,然後形成黃色癡皮,膿皰破後可形成潰瘍。急性濕疹極癢,常伴有燒灼感,多見於嬰幼兒。外耳皮膚紅腫,伴有小水泡,潰破後可流出黃水樣分泌物,表皮糜爛,有時為黃色痂皮覆蓋。

    3.慢性幹燥型者以皮膚皸裂為主,外耳道表皮脫屑、結痂和增厚,可出現外耳道狹窄。鼓膜也可充血、增厚,有些患者可有耳鳴、聽力減退。慢性濕疹除瘙癢外,外耳皮膚增厚,表麵粗糙不平,可致外耳道狹窄;有時表皮脫屑、皸裂、結痂,局部顏色加深。鼓膜表麵受累者,可有輕度傳導性聾及耳鳴。

    如果患有外耳濕疹,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免接觸過敏物質,注意調節飲食,減少外界刺激。如:濕、熱、毛織品、噴發劑、牛奶、首飾、表鏈、鏡架、魚蝦、貝類、動物皮毛等過敏的人采取不接觸的方法;以及飲食上要注意避免吃辛辣與海鮮類食物,以及對煙酒的控製等。都是對疾病的不利因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