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道巡狩

第2章 18歲要懂得的100條人生經驗(二)(1/5)

    11、別總覺得這個世界不公平

    天天聽到這樣的抱怨:這太不公平了!可惜的是我們每一個都不能成為生活的法官。在現實生活中過多地沉醉於那些公平的思考已經使我們中的好多人背上了沉重的“渴望平等”的包袱,從而完全演變成一種對生活和自己的苛刻。

    有的人總是抱怨自己與別人幹的工作一樣多,但工資獎金卻比別人拿得少。有的人總是認為那些明星的收入太高,時時抱怨不公平,並由此對這個社會失去了希望。他們想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尋求公平的落腳點,並總是把自己放在一個剛正不阿的法官的地位上裁斷這世間各種不公平的事情,並痛心疾首地大聲呼喚著“公平!公平!”

    可是不公道的現象總是存在的,我們不能因為沒有絕對公平的起跑線、絕對公平的競爭機會,就宣布退出人生的角逐和比賽。我們可以抗議,可以去爭取,但更要在逆境中保持良好的心態,在生存中不斷增進自身實力,在精神上不為這種現象所壓垮,然後努力使這個世界看起來公平一點。

    在這個世界上,絕對的公平時不存在的,但得失恩怨之間其實是有一種規律、法則在其中運行的。天行有常,從一個較長的時間係統裏去看,公平是存在的,就如同馬克思對價值規律的表述一樣:價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從長期來看,價格與價值肯定是一致的。

    這段話同樣適用於社會公平原理,從長期來看,社會肯定是公平的,但我們不能任何時候、地點,任何事情都強求絕對公平,就如同你不能要求價格每時每刻都絕對等同於價值一樣。

    愛默生說:“……一味愚蠢地強求始終公平,是心胸狹窄者的弊病之一。”因此我們要端正心態,在努力爭取公平的同時,學會寬容,才能得到公平。

    12、踏踏實實地把每一件事幹好再說

    有些人總是有很高的夢想,他們不屑於眼前的這些小事。旁人在他們眼中,也大多是一群庸庸碌碌之輩,談不上有什麽共同語言。但在最初交往時,人們往往會被他們表麵的雄心壯誌所迷惑,老板也會認為他們是難得的棟梁之才。而事實上,他們眼高手低,大部分時間都沉浸在自己宏偉的夢想中,長此以往,他們不能也不會做出什麽成就,曾經的雄心壯誌難免會變成同事們茶餘飯後的玩笑。除非他們翻然醒悟,奮起直追,否則,等待他們的是慢慢沉淪,或者跳到其他公司去繼續發牢騷。即使這樣,同樣的悲劇也難免再次上演。

    郭英畢業於某大學的外語係,她一心想進入大型外資企業,最後卻不得不到了一家剛成立不到半年的小公司“棲身”。心高氣傲的郭英根本沒把這家小公司放在眼裏,她想利用試用期“騎馬找馬”。

    在郭英看來,這裏的一切都不順眼——不修邊幅的老板,不完善的管理製度,土裏土氣的同事……自己夢想中的工作可完全不是這麽回事啊。“怎麽回事?”“什麽破公司?”“整理文檔?這樣的小事怎麽讓我這個外語係的高材生做呢?”“這麽簡單的文件必須得我翻譯嗎?”“就一篇小報告而已,為什麽自己不寫要我幫忙呢?”“噢,我受不了了!”

    就這樣,郭英天天抱怨老板和同事,雙眉不展、牢騷不停,而實際的工作卻常常是能拖就拖,能躲就躲,因為這些“芝麻綠豆的小事”根本就不在她的思考範圍之內,她夢想中的工作應該是一言定千斤的那種。嗬,夢想為什麽那麽遠呢。

    試用期很快過去了,老板認真地對她說:“我們認為,你確實是個人才,但你似乎並不喜歡在我們這種小公司裏工作,因此對手邊的工作敷衍了事。既然如此,我們也沒有理由挽留你。對不起,請另謀高就把!”

    被辭退的郭英這才清醒過來,當初自己應聘到這家公司也是費了不少力氣的,而且,就眼前的就業形勢,再找一份像這樣的工作也很困難啊。初次工作就以“翻船”而告終,這讓郭英萬分失望與後悔,可一切都已晚矣!

    有些員工則不同,他們也有很高的夢想,但他們不會每天都深陷於幻想中難以自拔,他們會製定好切實可行的計劃,從現在的工作開始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並這樣毫不鬆懈地堅持下去。他們知道除非是他們努力把事情做成,否則什麽也不會發生。就這樣,他們一步步地默默努力著。終於有一天,他們晉升成為公司的骨幹,所有的人都不禁會大吃一驚,但仔細回想,這一切其實純屬正常,畢竟天助自助者。夢想對於他們,已經變成了活生生的現實。

    當人們抱著過高的目標接觸現實環境時,感到處處不如意,事事不順心,於是就整天抱怨。其實在做事時,你首先要做的是根據現實的環境調整自己的期望值,即使你給自己定位很高,但做起事來要現實一些。千裏之行始於足下,隻有辛勤耕耘才會有所收獲。再宏偉的夢想,隻說不做也實現不了。因此做事一定要腳踏實地,堅決杜絕眼高手低。

    13、不要拿幻想當理想

    有相當一部分年輕人是沒有理想,問題就在於,他們沒有仔細想過,這個理想根據現實情況是否切實可行,是否有助於自己未來的成長。

    一個有理想的螞蟻,是把自己變成最優秀的螞蟻;一個有理想的獅子,是把自己變成最優秀的獅子。如果螞蟻眼紅了,想變成百獸之王的獅子,那便是白日做夢了癡心妄想了。

    一旦一個人的理想和目標脫離實際,便意味著是水中月、鏡中花,即使再如何追求,都是癡心妄想,最終是兩手空空。

    有一家人,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冷靜聰慧,小女兒活潑伶俐。這年夏天,父母帶著兩個女兒來到海邊度假。

    剛剛住下,小女兒便吵著要去海邊玩,母親便拉著兩個女兒一同前往。小女兒飛快地跑向海邊,伸開雙臂,深吸了一口迎麵吹來的海風,內心的激動已經按壓不住。她光著腳丫觸觸海水,挽起衣袖,壘起沙堡,一陣興致過後他又開始撿拾貝殼。

    母親絲毫不敢懈怠,擔心小女兒調皮,於是讓大女兒陪著小女兒撿拾貝殼。

    海邊的貝殼琳琅滿目,數不勝數。小女兒東挑挑,西看看,總是興奮地拿起一個,然後丟掉手裏原本的那個。這個嫌不夠美,那個又嫌不夠俏,各式各樣,各式各樣、五彩繽紛的貝殼呈現在她的麵前。

    海潮又獻上了一片貝殼,她瞟了一眼,又沒什麽中意的。她翻起潮濕的泥沙,尋找著地下所埋藏得“寶藏”。突然,一隻小螃蟹從海灘的洞中爬了出來,不友好地對著她的手指頭來了一鉗,她大叫了一聲,緊捂著受傷的手撲入母親的懷中。

    母親牽著她,帶著大女兒回到了住處。小女兒看著姐姐滿載而歸的五彩貝殼和洋溢著的笑臉,再想想自己兩手空空,看著隱約傳來痛楚的傷口,心裏十分難過,忍不住哭了起來。

    小女兒的哭聲驚動了母親。母親便進屋來安慰她。母親輕撫著她的額頭,輕聲安慰道:“是不是因為看見姐姐滿載而歸、自己卻一無所獲而感到傷心?”小女兒揉著微腫的雙眼,點了點頭。母親又說:“知道為什麽嗎?”女兒又搖了搖頭。

    母親語重心長的說:“你太心浮氣躁了。你們兩人去沙灘撿貝殼,姐姐滿載而歸,而你卻一無所獲,因為姐姐不會像珠寶商鑒定珠寶那樣用挑剔的眼光審視每顆她所看見的貝殼。她看見美麗的,可愛的,就會拾起來納為己有。她不會隻盯著一種或幾種貝殼,各式各樣的都多多少少地zhan有一些。她的目標是實實在在的。而你兩手空空,尋覓許久卻一無所得,因為你總想找一顆你心目中最美麗、最稀罕的貝殼,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最後隻能化為‘孤獨’、‘茫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