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道巡狩

第1章 18歲要懂得的100條人生經驗(一)(2/5)

    2、確定人生的目標宜早不宜遲

    確切地講,18歲以後才告訴你要盡早“確定人生目標”,很明顯,已經有些遲了。

    想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瀟灑走一回,為名也好,為利也罷,總得體現自己的價值。理想是命運之帆,是成功之帆,決定著一個人的人生道路,目標是成功的原動力。一旦生命帶給了你檸檬,你不妨把它變成檸檬汁,世界上好多事,不去想你怎麽能做?你越想得到它,目標謀取就愈靠近。正如弓拉得越滿,就越射的遠一樣。

    但問題是,人生苦短,時光畢竟有限。正如張愛玲所說“出名要趁早”,確定自己人生的理想和目標也要盡可能地早。

    在半個世紀前,洛杉磯郊區有個沒有見過世麵的孩子,才15歲,擬了個題為《一生的誌願》的表格,表上列出:

    “到尼羅河。亞馬遜河和剛果河探險;登上珠穆朗瑪峰、乞力馬紮羅山和麥特荷恩山;駕馭大象、駱駝、鴕鳥和野馬;探訪馬克.波羅和亞曆山大一起走過的路;主演一部像《人猿泰山》那樣的電影;駕駛飛行器起飛降落;讀完莎士比亞、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的著作;譜一部樂曲;寫一本書;遊覽全世界的每一個國家;結婚生孩子;參觀月球……”他把每一項編了號,共有127個目標。

    當把夢想莊嚴地寫在紙上之後,他開始循序漸進地實行。

    那麽這位男孩是否真的實現了他的127個誌願呢?

    在他16歲時,他隨同父親到佐治亞州的奧克費諾基大沼澤和佛羅裏達州的埃弗洛萊茲探險。

    他按計劃逐個逐個地實現了自己的目標,49歲時,他完成了127個目標中的106個。這個美國人叫約翰.戈達德,獲得了一個探險家所能享有的榮譽。成功的果實是甜美的,成功的人是讓人羨慕的;但成功之路的艱辛又有幾個人能體會呢?約翰.戈達德的成功也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

    人生最可悲的就是糊裏糊塗地就把自己黃金般的年輕歲月浪費掉了,等到年過半百、身心疲憊的時候才想起自己真正應該做些什麽,到那時,你就會真正體會到“心有餘而力不足”是怎樣的一種無奈。

    一個15歲的孩子都知道自己要做什麽了,如果你也能這樣盡早地確定自己的奮鬥目標,並且執著不懈地努力,你就會覺得成功其實離你很近很近。

    3、不要把梯子搭錯了牆頭

    人生路上所遇到的困境就像一個又一個圍城,你要翻過這些城牆走出去,才能超越自己,贏得輝煌。說道翻牆,大家都知道,用梯子是最好的辦法。最大的問題是四麵都是牆,哪個牆後麵是我們最想去的地方呢?不要費勁的爬上了梯子的頂端,才發現搭錯了牆頭:你會發現外麵沒有風景,隻不過是另一個困境。

    所以我們常說“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天賦比奮鬥更重要”,如果不能找到正確的努力的方向,不能有效的發掘和利用自己的天賦,那麽你肯定要走彎路,早晚有一天會發現自己的梯子搭錯了牆頭。

    “做正確的事比正確地做事更重要”,應該說,這句話是個時代重要的真理。

    很多人都在尋找通往目標的方法和捷徑,卻都沒有意識到如果你做的是一件錯事的話,無論你做事的方法怎樣正確和優秀都不會成功。可以說,做正確的事是方向,方向把握的對,才能避免梯子搭錯牆頭;正確地做事是方法,方法采取的好,就能達到事半功倍。也可以說,做正確的事是一種光明的選擇,正確地做事,是美好的態度。

    所以,請你務必記得這句話:做正確的事比正確的做事更重要。

    因為人生的時間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人的一生要碰到很多牆,搭很多次梯子。無論在他的人生長河中,還是人生的某一個階段,都不能保證每次都能搭對牆頭。科學家的發明創造不都是一部完成的,也並不是沒有失敗,實際上失敗就是梯子搭錯了牆頭,做了不正確的事,或在正確做事的某個環節做錯了。做正確的大事,利國利民,做正確的小事,利己利人。如果套用*的一句話,那就是:做一件正確的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做正確的事。由此可見,做正確的事很重要。

    我們經常說,態度決定一切,做事就要有正確的態度,沒有正確的態度,將一事無成。但做事更要有選擇性,不能什麽事都做,沒有主見,沒有是非觀的做事,結果大多事與願違,給人生留下了不必要的悔恨和遺憾。我們最好“在上牆之前就看清楚梯子有沒有搭錯牆頭”,認真的思考與分析不僅要有選擇地做正確的事,還要用正確的態度、正確的方法、正確的思路把正確的事做正確。

    4、畫出自己的人生境界

    每個人生來都是一張白紙,在上麵畫幾種色彩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拿起筆畫下去,畫出自己的內容。

    人生的畫卷上,大抵有這樣幾重境界,一種是平疇遇青山,一種是青山遇平疇,還有一種是永遠都在青山中。但是,永遠不可能有第四種境界:永遠都在平疇中。

    平疇,是一望無垠的原野,很少有磕磕絆絆,也幾乎看不到惡劣的豺狼虎豹,在一定意義上,它是順利的代名詞;青山,則是高低起伏的石階,或峭拔,或幽深,或虎豹潛伏,或荊棘叢生,很大程度上,它是困難的象征物。

    大多數人的一生都處在第一境界:平疇遇青山,平疇是天真童年和懵懂少年的順利,那時候,他們一切無憂無慮,天空總是藍的,流水總是清的,歲月也沒有摻加絲毫雜質。隨著逐漸成長,情竇初開,學習和工作的負擔加強,他們便進入山腳。他們也曾想過退縮,但是,已經沒有退路,他們亦步亦趨地前行,逐漸在攀登的途中找到了快樂的意義;到了中年,有些人被苦難挽住了雙腳,再也不願意前行,就在山腳住了下來,而少數一部分人,這一直走了下去,他們終於功成名就地到達了山巔,莊嚴地向山腳下的世界宣揚著自己的高度。少數人處在第二境界:青山遇到平疇。他們沒有一個好的出身,甚至出身很悲慘,家境貧寒,父母一方早逝,或者原本就是孤兒,甚至是殘疾。他們沒有一個光輝的起點,他們隻有贏在過程上。這時候他們的目的不是山頂,而是山的那一邊的平疇,通過翻山越嶺,他們抵達自己夢想中的境界,彌補了自己先天的不足,通過後天的爭取,贏得了完美。

    第三重境界的人分為兩種極端:一種是由於觀念、心智的不足,或者生性沒有一個好習慣,注定了他們永遠都要與困難糾纏,一生都無法擺脫,他們自己的人生戰役裏屢戰屢敗,一生都在打敗仗;另一種是敢於挑戰自己,永遠都在同自己和困難作戰,且能夠不斷攻下一個又一個山頭,屢戰屢勝。雖然他們同樣都永遠生存在青山中,但是,一個是逐漸走向熄滅,一個是越燒越旺。

    為什麽不會有第四種境界呢?地球呈一個麵貌豐富的星球,他不可能永遠隻有平疇,沒有青山的地球是單調的。沒有磨難的人生是平庸的;沒有挑戰的心靈是遺憾的。沒有任何一個軍隊可以拒絕戰鬥,沒有任何一種投資可以規避風險;沒有任何一項事業可以一勞永逸。永遠不變的是變化,世界因變化而豐富多彩,我們不光要在形態上“表”的更新,還要在自己心靈的疆域上產生“質”的飛躍,實現重大的改革與突圍!可以說,當我們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就已經在紙上描上濃重的一筆。隨著歲月的增長,慢慢地有了開始時的純真無邪的童趣,雖然大多時是稚嫩的,但卻是家人最幸福的一段時間;最有趣的一組圖。到了青中年的時候就有了狂放、叛逆,字裏行間充滿濃濃的悲喜情緒,畫裏也有了一定的思路和輪廓。老年的時候,畫裏的內容畫的怎麽樣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能坐在搖椅上回味過去。下麵這句話我想可以說得清楚點,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沒有成功,而是沒有回憶,或許在年輕時我們都在埋怨挫折失敗,磨難痛苦。可是又有多少人想過這也是一種未來的寶藏,最終的悲哀是你一直都隻是拿著一張白紙,屬於你自己的白紙。

    人生是一種過程,無論是登山,還是一馬平川,關鍵的是看我們懷揣著怎樣一顆心,在怎樣不同的境遇裏用心走過!

    人生就是這樣的一種寫意,不要在乎每一筆是濃彩還是淡抹。重要的是你下筆的那一刻的心情,以及下筆後的釋然和品味。

    5、別人的成功是用來學習的

    一般情況下,人們看到成功者的輝煌成就會有兩個反應,一個是羨慕地流口水,另一個是從成功者的經曆中不斷總結對自己有用的東西,並且以此指導自己未來的奮鬥曆程。前者這一輩子有可能隻剩下羨慕,其他的一無所有,而後者後來大多都成了前者羨慕的對象。這就是差距。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