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實話-曆史與現在

正文 民國的三個麵相(2/5)

    可是,到了人們迷信的製度開始運作的時候,麻煩來了。國人不懂選舉,國會和總統選舉看起來都像喜劇和鬧劇。國人更不懂政黨政治,不知道議會如何操作,國會、內閣、總統,三家打架,墨盒亂飛,政令亂下,最後強人總統袁世凱,用武力趕走了國民黨,弄殘了國會,馴服了內閣,讓自己也變成了頂著總統招牌的獨裁者。但事情到此並沒有完,新生的民國,即使走到外民主而內獨裁的境地,依舊陰影籠罩,內憂外患未了。近鄰日本乘一戰之際,強逼袁世凱政府接受意在獨占中國的“二十一條”,袁政府牛不喝水被強按頭,頭按下去了,合法性則受到嚴重損傷。國內的西南軍閥,依然保持著半獨立的狀態,而為了征討國民黨而派出去的北洋將領,一旦有了地盤,也變得越來越不聽話。各地的土匪鹽梟,流民痞棍,蠢蠢欲動,活躍異常,一些地方的百姓,自辛亥革命起就抗捐抗稅,沒有了皇帝,底層社會不太把總統當回事,在“草民”那裏,沒有皇帝,就意味著沒有了王法。

    把袁世凱稱帝,僅僅看成是個人野心的產物,顯然是難以令人信服的。在客觀上,這是袁世凱和他的幕僚班子為了重樹權威,重建合法性的一種嚐試。這種嚐試最終能落到地上,明顯受到了輿論的鼓勵。當時的社會對民國的實踐,並不看好,不僅遺老遺少呼天搶地,就是一般百姓,對民國也沒有親和感,生活沒有改善,治安紊亂,一係列社會改良,從剪辮子到放小腳,引起的騷擾遠比實惠要大的多。“民猶是也,國猶是也”,即是名士的牢騷,也是公認的現實。連中國政府的外國顧問,美國的古德諾和日本的有賀長雄,都表達了共和製度不適於中國的意見。隻不過,這種輿論導向,在帝製熱期遭逢中國特色的有意操控,變成了荒唐的“舉國一致擁戴”,在最後關頭,唯一有不同聲音的《順天時報》,居然會被“大太子”袁克定私印了,送到他父親的案頭。看來,原來的政治信仰,又有點要抬頭了。

    袁世凱合法性重建的努力,不僅是稱帝,還有傳統綱常倫理的修複,在稱帝前祭天祭孔的袁世凱,從傳下來的照片上看,已經古色古香,宛然就是一個皇帝了,以皇帝的模樣祭天祭孔,不僅僅是預備登基,更是昭示傳統政治信仰的重建。像很多通知者一樣,這種重建,希望能是中外合璧,古今合一的。可惜,袁世凱高估了人們的複舊情緒的能量,低估了進化論的魅力,尤其這種信仰在社會上層和知識界的影響力。袁世凱重建權威的努力,給人的感覺,隻是複舊和複古。令新的知識分子所不喜。而背後廢省設道,廢督裁兵的後續政策,不止為外人西南軍閥反感,也為自家占了地盤的嫡係北洋將領所不喜。袁世凱如果不稱帝,那麽他們的反抗,可以視為叛逆,但稱帝之後,則可以變成堂皇的反複辟,反倒退,而反複辟,是合乎進化論“公理”的絕對正當行為。

    就這樣,在稱帝前看起來強大無比的袁世凱,稱帝之後,經蔡鍔雲南一呼,居然土崩瓦解,像雪崩一樣垮了台,連最親信的人都離開了他,不得不吞下“二陳湯”(指原來擁袁後來反袁的地方軍閥陳宦、陳樹藩和湯薌銘),一命嗚呼。

    從此以後,複辟再也沒了市場,曇花一現的張勳複辟,隻不過是北京政府府院內爭中,被成功利用的工具,直到國民黨上台,人們一直忍受著國家的混亂和分裂,一邊抱怨國家貧弱,一邊天真地認為自家已經進步到了民主製度的台階,就不能倒退,盡管這種已經進步了的國家和社會狀態,看起來似乎一點也不好。但是,政治信仰中的糾葛,並沒有消解。當政的武人,有點出息的,則一方麵尊重共和體製,一方麵強調忠孝仁義,沒出息的,則除了搜刮民脂民膏,養小老婆抽大煙,什麽都不想,什麽也不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