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實話-曆史與現在

正文 改革的危局:與清末新政的比較(2/3)

    說起來,現在的中國政府,也有點類似於當年的清政府,犯過改革過程中倒退的重大錯誤,嚴重影響了中國的國際聲譽,縮小了國際空間。而且類似的中央政府收權之舉,也做過了,所謂的分稅製改革,就是如此,這種收權,在某種意義上,比當年收回路礦權,力度還要大。另外,部分的世襲製複辟,也不是沒有,所謂太子黨的問題,在今天,不僅表現在經濟領域,而且也重現於政治領域。

    但是,現在的中國好像沒什麽事,西方的研究中國的學者,多數甚至比中國人自己還要樂觀,當年宣稱中國崩潰的人,不是承認自己的錯誤,就是銷聲匿跡。很明顯,現在的中國,跟清朝新政的時候,還是存在著非常大區別。在當初,即使戊戌維新失敗,但是新政期間,社會的上層,依然保持了改革的激情,在進化論的信仰下麵,人們對於製度變革所能帶來的好處,充滿期待。立憲運動中堅力量,紳和商,一個要求分享權力,一個要求破除舊製度對於工商業發展的阻障,熱氣高,幹勁大,從不諱言自己的政治訴求,而且斥諸直接的行動。但是,在1992年開始的第二輪改革中,現在的中國人卻滑入了物質主義的快車道,民營業者在甩掉了束縛之後,發揮出巨大的反彈性的能量,使得中國經濟在停滯將近半個世紀之後,有了異乎尋常的高速度發展,實質上是中國人壓抑幾十年之後的能量超常釋放。在某些時段,體製內官員和民營業者的物質主義追求,在發展這個概念上,找到了驚人的契合點,一時間,似乎所有的製度障礙,都可以通過非正常途徑加以繞開,這就是為什麽體製內貪腐橫行,而眾多民營企業家缺乏製度變革動力的緣故。甚至在官方有意慫恿製造所謂“原罪”話題,把禍水引向他們的時候,居然毫無抵抗。而所謂體製內的運作,則難免官商勾結的外界觀感。因此,在民眾中聲譽相當不佳。跟他們近代出現的企業家前輩,根本無法相比。但是,物質主義的快速發展,有經濟理性,卻沒有理想,整個社會在物質和肉欲橫流中,很快墮落,也很快陷入疲態。整個社會沒有理想,缺乏思想,沒有靈魂,更失去了方向。

    這一點,在第二輪改革中的知識分子的走向上,表現得特別明顯。在吸取了那一場眾所周知的風波的教訓之後,在官方有意識的倡導和收買下,體製內知識分子逐步在專業化的旗幟下,走向象牙塔或者市場,追求具體的學術和市場價值。雖然說,在專業方麵的確有很大的進步,中國某些領域的學者,學問開始做的比較像模像樣了,但是卻整體性地喪失了針砭社會批評政府的道義擔當,在民生問題日益突出的當下,集體噤聲。特別是一些走市場的學者,走得過於遠,甚至不惜直接充當利益集團的代言人,所言所行,極大地敗壞了知識分子的聲譽,使得知識分子喪失了起碼的信譽,導致他們跟民眾脫節。如果說,當年的士紳還可以引領民眾的話,那麽現在居主流的體製內知識分子,卻聲名狼藉,變成了民眾嘲弄惡搞的對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