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實話-曆史與現在

正文 錢柳遺事的話外音(2/2)

    故事其實都是男人編的,中國男人,自輕自賤的傳統,在魯迅先生沒有寫《阿Q正傳》之前,就已經擺在那裏了。臨難一死報君王的英雄好漢,多在正史的忠義傳裏,即使被寫進戲劇小說,他們的形象也遠不如那些被女人比下去的男人更吸引人。一些估計也守不住氣節的男人,嘲謔另一些已經守不住氣節的男人,拉來女人做對比,在肉麻有趣的嘲謔中,所有沒骨氣的男人在時光中的尷尬,悄然溜走,大家踏實地過日子。

    其實,見識高才情也高的柳如是,真正的心儀之人,還是錢謙益。畢竟,在那個時代,學識和才情比錢謙益高的文人,好像還沒有出世,看來,氣節,並不意味著所有,否則,她自可以轉過身去,尋一個抗清的死硬分子嫁了--這樣的人,在明末並不少見。反過來,真正能欣賞柳如是的人,也就是錢謙益,也隻有他,才可以名紳之身,將一個青樓女子,納為正室。柳如是體會到了一個懦弱而天份極高的文人,在大動蕩時代的所有掙紮,有心抗清,卻不得不做降臣,頂著貳臣的頭銜,忍受著新主子和舊同僚的白眼,卻還跟抗清人士勾勾搭搭,在背地裏寫些故國之思的文字,以致於死後文集遭到查禁封殺,致仕退休之後,還遭逢牢獄之災。這個時候,自己的兒子躲的遠遠的,隻有柳如是陪伴著他。最後,當他撒手西去之時,也是柳如是以自己的一死,幫助錢謙益那沒用的兒子,保住了家產。

    顯然,編派錢柳故事的文人們,沒有注意到這個缺憾,人們其實無法解釋這樣一個事實,一個貳臣,無行的文人,居然會有如此的豔福和幸運,而這幸運和豔福,是來自一個很有氣節的奇女子。末世的道德批判,在一個古老的商女遺事中,悄悄留下了遺憾。到了另一個末世到來的時候,清末的名妓中,已經根本找不見柳如是的蹤影,文人的故事,隻好改變基調,開始吹捧名妓賽金花如何跟侵略軍頭子睡覺,挽救了全城百姓,但是反過來,也不再拿任何一個男性名士來跟賽金花對比--大概連自我調侃的勇氣都沒有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