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實話-曆史與現在

正文 皇帝的襯衣不好洗(2/2)

    出事的原因,是老名士雖然已經變成了老大臣,但虛榮心卻並沒用真的丟到長白山或者爪哇國去,無論如何,給皇帝改文章都是難得的榮耀,當時不敢說,卻不想從此被湮滅掉,因此,沈在自己的遺稿中,還是留下了表明自家榮耀的明確痕跡。不想,老名士想傳之後世的,恰是皇帝所格外忌憚的,沈德潛死後,乾隆借故從沈的家人那裏,騙來了沈的遺稿,這下老名士的餡露了。皇帝被氣了個半死,公開發作不方便,找了一個茬,“奪德潛贈官,罷祠削諡,仆其墓碑”,就差掘墳鞭屍了。這個茬,有人說是沈德潛詩題曰黑牡丹者,有“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之句,可以上綱上線牽強扯成不滿“本朝”的勃逆言論。也有一說是沈德潛給某舉人的文集做過序,而這個文集後來被人檢舉,有關礙文字。

    不管怎麽說,反正沈老名士死後沒有保住名節,骸骨都不得安寧,其真正的原由肯定不是這種牽強附會的罪過,還是跟那倒黴的詩,倒黴的洗髒襯衣有關。用乾隆的話來說,就是,“朕於德潛,以詩始,以詩終。”皇帝和名士虛榮心都強了一點,互相較勁的結果,最終皇帝讓人洗髒襯衣的西洋景,還是露出了破綻,皇帝最不希望別人看的髒襯衣,以及如何找人洗的事,都讓人知道了。沈家丟了皇家給的好處,而皇帝則丟了人。

    其實呢,但凡是個人,舞文弄墨,總免不了有不怎麽樣的地方,寫詩更是如此,從手民之誤,魚魯亥豬,到平仄不協,壓錯了韻腳,找人修改,本是尋常之事,改的人不見得比本主高明,被修改的人也不見得就此低人一等。然而,這種百姓的平常事,到了皇帝那裏,就一定有麻煩,因為皇帝是聖上,一生下來就不能有錯,有了錯,需要改,也得悄悄地進行,假裝從來沒改過。臣子們也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捧臭腳到底,明明知道皇帝其實也寫錯別字,也出臭詩,但一定要給皇帝事先抹平,如果抹不平,皇帝隨口就說出來了,那就錯也不錯,將錯就錯。比如乾隆給靈隱寺題字,把個靈字(繁體)上麵的雲字頭寫大了,下麵不夠寫了,於是臣子就出主意改題為雲林禪寺。比如乾隆近視,把滸墅關看成許墅關,把西川看成四川,臣子們就把地名都改了,一直沿用到今天。

    反正,皇帝是不能有錯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