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底稿:晚近中國的另類觀察Ⅱ

正文 第19章 朝堂上的變戲法(4)(2/4)

    在那個時代的官場上,以上諸多好處中哪怕隻有一項,也會令人趨之若鶩,更何況一下子有這麽多。所以,凡是抱定學而優則仕的人,莫不以進翰林為榮耀,進了翰林,就意味著文理優長,才幹卓著。做翰林,不僅意味著今日的清要,而且預示著他日的顯貴。然而,翰林這個官銜在開始出現的時候,光景卻大不一樣。翰林始創於唐玄宗,嚴格意義上講,它不是一種官銜,而是一種行政係統以外的差遣,不講官階,更沒有官署,說白了就是陪著皇帝玩的,因此當時叫翰林待詔或者翰林供奉。唐朝詩風大盛,從王公貴胄到市井歌妓,人人都喜歡吟詩作賦,皇帝自然也不例外。是真的愛好也罷,附庸風雅也罷,找幾個詩做得好的人在身邊,總是件賞心悅目的風雅之事,所以,翰林中文學之士占了很大比重。大詩人李白就幹過這個“買賣”,至今民間還流傳著許多關於這位下凡的“太白金星”的種種傳奇故事,如李白趁著酒勁讓高力士脫靴,叫楊貴妃捧硯之類。是不是真有這樣牛氣,現在已經無從查對,不過,就算有過類似的事情,大概也是喝醉了仗酒膽幹的,醒了以後肯定會後悔。有材料說,有次唐玄宗在便殿開宴,冷不丁地問李白:“朕與天後(即武則天)任人如何?”李白答道:“天後任人,如小兒市瓜,不擇香味,唯取其肥大者;陛下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采玉,皆得其精粹。”馬屁拍得也可以。李白盡管已經屈尊拍馬屁了,但是他所夢寐以求的濟世安民、治國平天下的大事,唐玄宗還是一件也不讓他沾邊。他所能幹的,無非是寫點新詩給皇帝看看,或者像歌德一樣,給普魯士國王改詩——“洗髒襯衣”。最後李白也急了,“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恃才傲物過了頭,結果自然是“賜金還山”,走人完事。

    翰林供奉也並不僅僅隻有文學這一類,玄宗時有個叫王如ND253的人就“以伎術供奉玄宗”,居然得寵而為女婿求進士及第,玄宗甚至還答應了,隻是被主考官擋住了,才沒得逞。這個所謂的“伎術”,可能就是魔術雜耍之類的東西。看來,當時所謂的翰林供奉,凡是能讓皇帝老兒開心的人都可以列入。李白雖然詩名滿天下,但是在唐玄宗那裏,其地位和漢武帝跟前的東方朔差不多,一介弄臣而已。正因為如此,李白才可以偶爾放肆一下,皇帝也不會跟他較真兒,從來弄臣都有說話出格的“特權”。看來翰林這種不是官的差使,之所以能夠出世,就是因為唐玄宗這個“太平天子”當得太膩,需要找各色人等解悶開心。《新唐書?百官誌》雲:“翰林院者,待詔之所也。唐製,乘輿所在,必有文詞經學之士,下至卜醫伎術之流,皆直別院,以備燕見。”這裏的“燕”就是燕饗,即我們今天所謂的吃喝玩樂。也就是說,平時,這些人得“時刻準備著”,皇帝每到想樂一樂的時候,就把這些人召來,雅一點的就玩詩,俗一點的就吞火走索、變戲法。不光詩賦和伎術,連唱戲的俳優也跟唐玄宗混得精熟,據說,唐玄宗還親自下場打鼓,至今梨園行還將這位風流天子奉為祖師爺,鼓師的地位也特尊。翰林的這種弄臣身份,直到宋代餘風猶存,宋代官製中還有翰林茶酒司之名,與後日的“清要”兩個字真是不沾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