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宋

第四十一章 應變(3/5)

    言至此處,秦會之麵色嚴肅,環視眾人,卻是在座中下了結論:“下官在此間隻有夫妻二人,便就此押上我們夫妻性命做個定論……這趙宋官家便是在虛言恫嚇,那也是為了渡河北伐而虛言恫嚇!”

    “若是來伐,又是什麽時候呢?”半晌之後,四太子、魏王兀術越過了這個問題,打破了沉默。

    “或許明日便來,或許明年春後……”秦檜依然毫不含糊。“不過若無時事動搖,應該是明年春後多些。”

    “這又怎麽講?”兀術麵色不變。

    “邸報雖然不足信,但有些東西卻不得不信……如南方禦營三十萬眾定額滿員的旨意是今年上半年才定下的,所以想要事成,最少得秋後初冬;又如冬日間將今年秋糧轉運入倉,上下才會心安。”秦檜對答如流。“這兩件事情,趙宋不可能瞞過去,也沒必要瞞。”

    “確實如此……但為何不是滿員、入倉後的冬日便發兵,而是春後?”坐在最上首的遼王完顏斡本皺了皺眉。

    “最主要是黃河。”不待秦檜開口,旁邊兀術便直接做了解釋。“黃河有兩處故道、四條分岔深入河北,大名府更是被兩條故道夾住,宋軍若要傾力北伐,不可能放棄水上優勢的,而黃河一般有兩次枯水期,使大船不能進入黃河舊道……一次是盛夏,上遊常有雨水少的事情,不過到底枯不枯,還要看運氣;而另一次自然是隆冬,不光是水深,還有結冰的緣故。除此之外,南方比北伐春耕早,他們春後便來,也可以打個時間差。”

    兀術既然說話,眾人皆忍不住稍微打量了一下這位魏王……那意思很顯然,對於這件事情,這位四太子其實早有成熟的思索與看法,而且跟秦檜不約而同。

    而若是如此,那就更讓在場之人信服了。

    實際上,沒有南方用兵經驗的完顏斡本聽完後便登時醒悟,繼而稍作總結:

    “如此說來,趙宋北伐勢在必行,但除非是有什麽大的事端出來,否則十之八九還是會明年春耕後再來?眼下這一波邸報,更多的是虛言恫嚇,好讓我們疲於應對?”

    “但也不得不防。”撻懶再度表了態,卻是說了句廢話。“若哪裏真出了大疏漏,以南方這個趙官家的為人,必然毫不猶豫,直接渡河……”

    完顏斡本點了點頭:“可也不能被調度的過了分,什麽事都要拿捏個度,老三去鎮定府,足以對太原、西京(大同)、大名府、隆德府做個統籌……關鍵是咱們在燕京這裏,要做好全部準備才行,該搜羅糧草便搜羅糧草,集合兵馬、匯集頭人、清點軍械也都不能少。”

    “要提前準備好名錄,準備隨時動員簽軍……半當軍士補充,半做民夫使用。”完顏希尹歎了口氣,也提出了建議。

    “還有蒙古人與高麗人。”烏林答贊謨終於開口。“西蒙古人咱們是夠不著了,契丹人恨我們入骨,也不用多想。至於高麗人,那邊主政的國主還有樞相金富軾到底是有幾分水準的,我以為非到勝負已分,他們絕不會擅自決斷的……最大的變數還是東蒙古的合不勒汗。”

    因為南方邸報改成了蒙古,連帶著女真人也稱之為蒙古了。

    “那就再派使者過去。”完顏斡本想了一想,捏著下巴出言決斷。“拿出誠意來,金銀財帛都可以許他,莫說東蒙古王,整個蒙古的汗王之位也可以許他!甚至邊境上的一些部落、寨子,也可以給他!關鍵時候要分得清輕重才行!”

    此言一出,兀術、希尹、秦檜、韓昉、洪涯、撻懶、銀術可、烏野,外加烏林答兄弟,包括蒲家奴,在場之人幾乎齊齊頷首。

    “我以為,這一戰的關鍵還是新軍。”眼見著氣氛漸漸妥當,自己兄長的意見也得到支持,烏林答泰欲也適時出言,他是燕京新軍的右副都統。“新軍這裏,燕京本地漢兒還是很踴躍的,可關外兵員卻遲遲不到……又該如何?”

    “剛才遼王便說了,要專門大會關外諸部落頭人。”完顏希尹插嘴嗬斥。“連合不勒那裏都要下血本了,何況自家人?”

    “關於此事,遣人出關會不會更好一點?”烏林答贊謨搶在自家兄弟想要再說什麽之前問到。“這樣能快一些。”

    “可誰去呢?”希尹依然蹙眉。“關外諸頭人那裏非同小可,須真正執政大王方可,眼下晉王(訛裏朵)去了真定府坐鎮,應對南方;萬一宋人急襲,魏王(兀術)也要立即南下與晉王分掌左右的;遼王殿下更是要坐鎮燕京……”

    “讓國主走一趟又如何?”秦檜忽然打斷了希尹。“國主年已十七,去年還巡視過一番關外,處置了蒲魯虎的叛亂,若國主親臨,關外部族必然歡欣鼓舞!”

    希尹怔了一下,當即看向了完顏斡本,那意思儼然是讚同秦檜的,而斡本明顯有些猶豫……因為這麽做毫無疑問是有政治風險的。

    但也就是此時,之前一直沒說話的完顏銀術可心中微動,忍不住開口了:“既是為了新軍,三位大王又片刻不能離開管內,我這個新軍都統何妨護送國主走一遭?”

    完顏蒲家奴聞言,也即刻接口:“我也願護送國主出關,關外部落,我蒲家奴多少還有些麵子。”

    眾人麵麵相覷,當然曉得這二人是不甘寂寞,想要燒國主的灶,甚至有借這一次新軍集合、任用再起的心思。但與此同時,大家也不得不承認,這個時候讓國主出去關外團結遼東各部落是最好的選擇,這二人陪國主一起出關,要各部落及時出兵來燕京,也算是這二人為大局發揮餘熱了。

    而果然,稍傾片刻,在與四弟兀術對視會意之後,大太子終於還是咬牙點頭:“既如此,你二人須好生看顧國主……倒是韓學士,燕京這裏需要你來襄助,卻不能侍從國主出關了。”

    銀術可與蒲家奴一時心中竊喜,當即俯首做聽命狀,而韓昉猶豫了一下,也隨著前二人一起在座中躬身……他知道斡本的意思,一旦趙宋北伐,便是傾國之戰,大金國不僅是需要遼東的力量,也同樣需要燕雲漢人的力量,而他們韓氏本就是燕雲漢人在金國高層最具號召力的代表,這個時候當然不能輕易離開燕京。

    眼見著兩位太子這般坦誠,會議這般務實,之前被自己兄長擋住的烏林答泰欲終於還是沒忍住:“新軍這裏,不光是兵員不足,關鍵多是新兵,未曾見過戰陣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