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時花濺淚,回首落紅妝

第26章 托意眉間黛(24)(1/4)

    士子錢忠,博學多才,曾隨父親四處宦遊,見過名山大川,也到過京都華城,後來遭遇家庭變故,最終隻剩一人孤身飄零。流落到了江南,水鄉風物柔和清麗,他愛其水溫風軟,畫橋煙白,便留在了湖邊,日閑便行吟攬勝,舟上作詩,很快便與一群采蓮女熟識起來。

    時日久了,一大群人裏,總會有那麽一個,會被你的心分出來,她從此與眾不同,有她在,氣場都會不一樣,遠遠地就能感覺到那種心跳,她再細微的一顰一笑,於你,也不再尋常。

    錢忠喜歡上了一個天質麗顏,垂螺淺黛的女子,與別人尚且可以說說笑笑,把蓮蓬扔來扔去地玩鬧,與她卻絲毫不敢了,連說話也要思量著,唯恐她氣了惱了,時時處處,萬般小心。

    其實那個女孩,純真爛漫,無拘無束,整日裏快樂地采蓮,從未露過憂愁,看起來,不像似是小性子的脾氣。越是如此,錢忠越覺得她如無瑕的美玉,晶瑩剔透,他不敢妄動,其實是怕一個不對,她再也不理他。

    那天喝了幾杯桃花釀,一點醉意,十分清醒,酒是他給自己留的後路,也是心裏的愛慕難以耐得住,趁機就向姑娘表白了。

    江渚上,荷花唱到風波靜,姑娘說,家裏有嚴父,哪怕對公子有意,也不敢私下來往,父親也是飽讀詩書,如今隱居,唯好寫詩與垂釣,不如你作詩一首,待我拿回去,若能打動父親得到許可,我願終身奉君箕帚。否則,這份情意,隻能疏遠淡忘。

    錢忠暗暗心喜,多年的學問到今日,也隻剩下作詩還在堅持,對於讀書人來說,這樣的要求非但不是什麽難題,反而顯得風雅,傳出去,也是詩書風流的佳話。

    他回去後,並沒有任何躊躇推敲,落筆就是一首詩,第二天信心滿滿地交給了姑娘。轉天姑娘就拿來了父親的和詩,並告訴他,不盡如人意,請再斟酌。

    如此責任重大的詩,別說是錢忠,就是換了詩仙詩聖來,姑娘的父親也是要挑上一挑,女兒養到如花似玉,有君子來求,可是決不能那麽輕易就把女兒送出去,知道艱難,才會珍惜,設幾道坎,拐幾道彎,是考量才學,更是考驗真心,也是為日後的圓滿加一個籌碼,多一點分量,不會有一天傾斜了,還沒有察覺。

    果然,第二首詩也是被退了回來,錢忠把自己關在門內,想著姑娘的笑容和眼波,想著不知結果會如何,心裏悲喜交匯,情感點滴傾注,他鄭重地又作了一首詩,拿著的筆都覺得沉重,把詩給了姑娘後,望著她遠去的背影,在船上飄向蓮花深處,心裏竟有幾分悲壯,還有清晰的忐忑不安。

    愛情未到塵埃落地,想到深處,總是怕的,忽略不了那點隱隱的擔憂,似還未相連的兩條船,一陣急流,幾個旋渦,也許,就再也牽不到手。

    是不是用心,結果一定不同,這一回,姑娘跑來告訴他,我與君事諧矣。

    眾荷喧嘩,都是祝賀,再看周圍,哪裏都是妥妥的安詳,枯黃的柳葉落在水裏,無依地飄著,下麵遊魚不時圍著繞一繞,看起來仍覺得美妙,哪裏還有孤苦漂泊之感,所有的奔波動蕩,不管是春色歡顏,還是秋風浩浩,帶走的看似無情,其實全為了領你到下一個路口,把等待的人遇到。

    明明終身可定了,再不需惶恐,可是姑娘卻忽然有意無意地疏遠了。他們回歸到了各自的平淡生活裏,原本的熾烈和渴望,全都不見了。想起來就像一場趕考,過五關斬六將,最後中了榜,接了一個頭銜,朝廷說,回鄉候缺吧。身上的紅綢子還帶著,騎著高頭大馬回來了,還是那個宅院,還是一日三餐打發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