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時花濺淚,回首落紅妝

第25章 托意眉間黛(23)(1/4)

    這時的舞蹈有了禮的成分,有了身份地位,誰也不敢再隨意揮灑,這些被圈起來的舞蹈,難免有高處不勝寒的寂冷。可它們是莊重的,神秘而有力量,遊走間打開了世間混沌,有了秩序和清醒。

    由此也可看出舞蹈在古人心裏的地位,和它所具有的社會作用,除了能釋放情緒,表達情感,舞蹈還可與天地交流,與神靈對視。

    以實化虛,以虛入實,濃淡得宜,虛實相應。是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的幽懷相契,是白露染風荷,留待聽雨度寒宵的從容自若,也是剪燭西窗,對坐牡丹的夭夭灼灼。

    光陰的河,一路流淌,從不肯清澈。這樣的審美意趣,此後,在懷素的苦筍貼裏記過,在八大山人的墨色裏見過,在小巷的賣花聲裏聽過,在江南的茶煙裏嚐過,在鏡中,自己的笑容裏挽留過。

    她原名趙宜主,正是因為身體輕盈,舞姿靈動,才有了名字叫飛燕,成了漢成帝的掌中輕。

    折腰,長袖,留仙裙,淩空飄逸,行雲流水,曼妙多情。時而溫婉,時而嫵媚,她把舞蹈帶入了一個新的傳奇。

    “趙後腰骨纖細,善踽步而行,若人手持花枝,顫顫然,他人莫可學也。”《趙飛燕別傳》中這樣描述她,可見她日常坐臥行走都別有翩然姿態,別人去仿了,也是邯鄲學步,所以她才在複雜的宮城裏,能花開獨秀。

    她天生麗質,嫣然百媚,喜歡穿輕薄質地的闊擺衣裙。太液池的白蓮剛出水,盈盈點點地布在水麵,瀛洲高榭上絲竹管弦,盡日歌吹。她穿了一水雲英紫裙,蓮步輕移,似風過後的一抹回旋,成帝擊玉環,馮無方吹笙,她盡情起舞,無拘無束,水袖拋雲,裙裾散花,舞步越來越輕快,越來越忘形。忽然一陣風起,她身輕不勝,眼看就要掉入池中,馮無方最敏捷,抓住了她的裙擺,留下了褶皺,就是留仙裙的由來。

    後來成帝專門為她打造了七寶避風台,怕是也擔心這樣一個仙子,恍惚不在意就隨風飛走了。

    楚舞細腰掌中輕,纖腰舞飛春楊柳。得了這般寵愛,趙飛燕也必然越來越嬌柔,不知漢朝有多少女子,節食束腰,聲輕語細,隻求一點弱不禁風的楚楚,找避風的灣,停靠的樹。

    其實趙飛燕也是有才情的,隻是被舞蹈掩蓋了,她留有一篇《歸風送遠曲》,也喜歡以此曲伴舞,較之其他,多些開闊感。

    秋風起兮天隕霜,懷君子兮渺難忘,感予意兮多慨慷!天隕霜兮狂飆揚,欲仙去兮飛雲鄉,威予以兮留玉掌。

    小女子掌中飛燕,貴至中宮皇後,手段伎倆看得多了,也知淡然和慷慨才是氣度。

    在一個東風吹雨小寒生的午後,獨自看舞蹈裏的盛唐,楊玉環和李隆基的情感,講到最終,蒼白的是語言,他們有過一段歌舞升平,以靈魂相伴的日子,所以才會有綿綿無盡的恨,天長地久也無法消去。

    楊玉環把李隆基的《霓裳羽衣曲》編排成了舞蹈,是唐朝歌舞的集大成之作,可惜命運與他們的愛情一樣,消失於“安史之亂”。

    李煜和大周後費盡心思找它破碎的片段,一點一點補了七八成,又在國亡的時候,被李煜焚毀。南宋時,薑夔發現了蛛絲馬跡,留在他編錄的歌曲裏,可也隻是活不過來的字跡了,連當時的樂器都已失傳,想看這歌舞,也隻能夢回長安。

    “飄然轉旋回雪輕,嫣然縱送遊龍驚。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裾時雲欲生。”這是白居易在詩裏寫的霓裳羽衣舞,有人奇怪,楊玉環的身材也能回雪輕,雲欲生,看起來好像是飛燕的舞才對。其實不管環肥燕瘦,美人善舞,給人的神韻裏都是一樣的出塵如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