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時花濺淚,回首落紅妝

第8章 托意眉間黛(6)(1/4)

    古時候,人們追求長生不老,想盡了各種法子,尋天地精華,滋養神秘力量,煉金丹問仙道,想著有朝一日能脫胎換骨。鉛和水銀就是煉丹術裏的常見物質,所以在那個時候被發現,並與仙家扯上關係,也算是應時而生了。

    不過普通人用得更多的還是米粉,取料自然無毒害,怎麽用都沒有關係,反而對皮膚的保養是有助益的,現在也還有用淘米水洗臉能讓皮膚細嫩的說法。但米粉的附著力有限,要想效果好,就免不了時常補妝,可它還容易黏結成塊狀,用起來也添了許多麻煩。

    煉丹術日益成熟,漢代以後,尤其魏晉,上層社會食五石散成了不用說的秘密,人們的裝束也是長衣寬袖,葛洪抱樸子儼然成了半仙。

    與此同時,以鉛粉敷麵的人也越來越多,這時裏麵也添加了豆粉、蛤粉,製成糊狀,名曰胡粉,它美白效果更好,也更服帖,保存、使用和攜帶也都便捷。

    芳澤無加,鉛華弗禦。

    從此有了鉛華這個詞,日漸飽滿豐盈,在詩人詞客的筆墨下輾轉,一直到今日。

    南北朝時,劉義慶寫了一本誌怪小說《幽明錄》,不久散佚。但是後來,唐人《離魂記》的情節就出自這裏麵,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的《牡丹亭》,也可以在此間找到原型。

    原來天下流傳的故事,也是熙熙攘攘中來,人潮人海中返。掐枝去葉,落盡冬雪,總有幾分相似的輪廓,相識的情感。時過境遷,急景流年,人間把盞的悲歡,風月才是看官。你還在結局裏蕭蕭孤涼,它仍氣定神閑,等下一重大戲上演。日光之下,並無鮮事,不如就這樣,以不動之心,過盡千帆。

    《幽明錄》裏一個買粉兒的故事,說的是一個大戶人家的獨生子,從小嬌生慣養,他在街肆閑逛遊玩的時候,看見了路邊有一個賣胡粉的女子,容顏俏麗,笑容迷人,眼似秋波一般,隻隨意地掃了一下,他就著了迷。這一慎重,卻不知道該怎麽跟姑娘表白了,隻好每天來買粉兒,風雨無阻,也不說話,就為見上姑娘一麵,消消相思苦楚。時日一長,姑娘便也納悶,有一天就問他,你買這粉兒,是怎麽用的呢?

    言外之意,這不正常。這公子瞞不過,就一五一十把愛意言明了,姑娘很感動,兩個終身私定,並約了明晚相見。約好的薄暮時分,姑娘刻意裝扮了,可誰知公子多日的心願一朝成真,這一激動,居然就離了陽世,姑娘嚇得跑了回去。

    公子的父母覺得兒子死得蹊蹺,果然在箱子裏發現了百餘包胡粉。他們遍買市場上的胡粉逐個地查,把姑娘告到了官府。姑娘說完實情,回過神來,也為公子的死哀傷,寧願隨他去了。她白妝素裹,撫著公子的屍體慟哭,不幸致此,若死魂而靈,複何恨哉!

    姑娘的淚水成了引子,引來公子的魂魄回還,相思記後還得有還魂記,否則閻羅殿裏也不安生。公子死而複生,他們喜結連理,末了還有一個詞,子孫繁茂。

    臉上擦的桃花粉,口點的胭脂杏花紅。粉黛天生一段風流,臉上溫柔成了鄉,染就了天下的傳奇,王公將相,市井平民,尤其是才子佳人,愛情裏便也添了脂粉香氣,樓外晴嵐妝色晚,念之撫然。

    這時的粉黛已經滿大街在賣了,看起來還是很暢銷的商品,再說這時候的粉兒已經不是單純的米粉或鉛粉了,裏麵還添加了一些別的。比如魏晉南北朝時期,宮人段巧笑以米粉、胡粉摻入葵花子汁,和成“紫粉”,還有的與胭脂和在一起成粉紅色的“檀粉”。

    此後一發不可收拾,人們極盡所能,讓粉黛由原本單一的白色,逐漸變為深淺不一的多種顏色,並加入了各種名貴香料,在追求白潤的同時,也注重膚色調和,趨向自然溫和,妝色也日漸清麗淡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