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曾相憶烽火路(全集)

第31章 烽火·上(2/5)

    二太太又哭了起來,摟著她不鬆手,二老爺懨懨地放下手,不甘心地問:“那我呢?”

    小小姐瞥了他一眼道:“如果你保證讓我讀書,不亂把我許配給誰,我就連你也一起照顧吧。”

    這句話雖然說得很有些順便之意,卻意外地令二老爺想笑,也令二太太哭不下去。不用一日此事就傳遍了整個蘇公館,原本在罷市期間或憤懣或惶然或隱忍或憂愁的大人們,聽到了這事,臉上都禁不住帶出一絲笑意。好幾日大家都把注意力轉移到了二房這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小姐身上,老太爺甚至命人送了一隻鑲了玳瑁的派克鋼筆過去,勉勵小孫女好好讀書。

    二房小姐求學的故事在蘇公館傳了許多年,以至於後來蘇錦瑞回想起來這段商團軍與政府軍對峙,全市鋪麵或自願或被強迫著裹挾進陳廉伯組織的總罷市行動時,她最記憶猶新的,竟然不是自己與蘇錦香險些在窄巷中遇險,而是這位小堂妹令人啼笑皆非的求學風波。習慣了審時度勢權衡利弊的二老爺,卻生了一個與他截然不同的實誠女兒。在這樣風雨飄搖的年月裏,家裏反倒沒一個大人去嘲笑她的天真與執拗,他們都把心吊得太高,把神經繃得太緊,冷不防與小女孩單純又認真的決心相遇,心底柔軟的部分仿佛被重新翻了出來。他們仿佛能借著看一個小女孩的夢想,延伸開去瞥見某種稱之為“希望”的東西。哪怕它不切實際,哪怕它杳無音信,卻到底給彷徨無著的人們添加了一點暖意。

    暫時地,蘇家各房的老爺太太們可以將外頭商團的動靜、大元帥府的指令、滿大街惶惶不可終日的人心拋擲一旁。夏日炎炎,一家人也能坐一起消暑納涼,因這位小小姐而多了幾分笑意和談資。樓道花園裏見到小姑娘,也會笑著調侃一句“女狀元今日學得怎麽樣”。就連素來與二太太有嫌隙的三太太,都特地將托人尋來的水牛奶做成薑撞奶,二房三房的孩子們一人一份,一個不落,給小小姐的那份還特地多加了桂花蜜。不問世事的二姨太,聽到這回事也笑了,親自把早年繡的一幅玉堂春拿出來縫到書包麵上,送給小姑娘上學用。蘇錦瑞找了幾本書包起來送給小堂妹,小姑娘正兒八經同她講“瑞姐姐不用給我書,你愛看的同我愛看的不一樣”,一句話惹得她笑個不停,幹脆回房包了五十塊的利市封,送到二太太那兒講明給小堂妹添筆墨書冊。

    蘇公館內難得和樂,卻與外頭的光景無關。八月底,英國總領事照會孫中山大總統,稱“奉香港艦隊司令之命,如遇中國當道有向城市開火時,英國海軍即以全力對待之”為威脅,氣得孫大總統親自撰《告麥克唐納電》回擊。雙方唇槍舌劍了一番後,終究以大局為重,政府的態度軟化下來。孫總統甚至表態道,如果粵商商團能繳清所欠稅款,改組立案,解散那個什麽聯防總會,那麽政府可以適當把已經收繳的軍火還一部分給商團。照理說,這算是前所未聞的巨大讓步,誰都曉得北伐在即,政府也缺槍支彈藥,上回從洋人輪船上繳獲的商團軍火,早就運到黃埔軍校編入軍需之中。可因為怕停在白鵝潭的英國軍艦趁機作亂,黃埔軍校的蔣校長不得不同意把已經吃進去的東西又吐出來,雖然隻是“一部分”,然而到底是麵上無光。

    商團總罷市算是贏了一局,可惜這一局留下的變數卻太多,商團總部這邊未必不會得隴望蜀,政府那邊也未必願意忍辱負重。然而對普通的商販老百姓而言,這卻是一件好事,它意味著罷市結束了,大家又可以重新開門做生意。無論如何,日子總是要過下去,隻要老天爺還讓省城風調雨順,街口巷頭那些木柵欄鐵絲網還能開大一條縫,那一日三餐的事就依舊是人們心中的頭等大事。

    街市如同一個久病初愈的人一樣緩緩地恢複熱鬧,十三行街上做海貨做皮貨、做洋貨做土貨生意的,熙熙攘攘又都冒了出來。然而這熱鬧卻是半遮半掩,欲說還休的,米鋪油鋪這些居家過日子人人要來幫襯的除外,不少商鋪都將往日琳琅滿目的東西收了回去。老南北行往年這時該過淡季準備旺季的時候,此時也多數不動聲色,低調地開了半扇門。便是商團幾家中堅擁躉如述善堂、槳欄路藥油店這樣的大商鋪也門庭冷落,大買賣尚且如此,小商鋪掌櫃的愁容就幾乎是比比皆是了。

    到得九月,市麵仍然不景氣,省城貨運常用的水路火車均不再順暢。原本洋行承辦輪船貨運乃慣例,然因之前陳廉伯私購軍火時接單的就是南利洋行,政府唯恐再出現同樣的局麵,對往來貨船的貨運執照審查嚴格到嚴苛的地步,沙角炮台處,軍艦甚至每每截住貨船上船搜捕,若發現違禁物品一律充公。這樣一來,原本就蕭條的境況更是雪上加霜,生意越發難做。報紙上又開始連篇累牘地攻擊大總統下令頒發新貨幣乃榨取民脂民膏之苛政,金融界普遍抵製新幣,市麵上買賣物品,拿新幣出來皆不管用,還得用回原來的銀圓銅子。

    中旬,蘇家卻奇跡般地迎來了上回三老爺做的那筆洋棉布,承運的挪威商輪來到珠江口被扣住,蘇家人這才曉得貨物是真個運來了。於是自老太爺以下,大老爺、二老爺與三老爺全都動起來,疏通關係,打點各處,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到政府簽發的進港執照。待到貨物進城,安安穩穩屯到庫房,全家人宛若遇見轉機的當口,蘇錦瑞拿算盤“劈裏啪啦”一算不禁泄了氣。原來這一過程花耗的錢銀已大於利潤本身,非常時期,囤著貨物多一天便有一天的風險,可不囤著又怎麽辦?難不成沒到年底就開始打算清倉大甩賣?

    她暗自發愁,卻又深知這時候不便將真實狀況拿到台麵上叫長輩們掃興。好容易蘇家三房老爺沒有你坑我一下,我害你一遭,而是難得地齊心協力把整船貨弄進省城,放在眼下這個境況中,哪家南北行瞧見了都得豎起大拇指誇一句“有本事”。這大概也是老太爺明知蝕本生意,卻不曾阻止他們做無用功的原因。做買賣猶如行軍打仗,軍心士氣,兄弟齊心,這些若能用錢買得到,那花點錢又如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