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機密(上):龍難日

第11章 郭嘉效應(4/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可該給他什麽訓誡呢?”劉協試探著問。

    荀彧早有準備,從袖中取出一卷已經寫滿墨字的詔紙,雙手捧著遞給天子:“尚書台已擬好製文,請陛下垂目。”劉協接過製文展卷一讀,不由得心中暗暗佩服。

    這一篇製文寫的文采斐然,滴水不漏,以天子口吻反複質問,為何袁軍兵至許都而不覲見?為何路遇朝廷車馬而不避道?為何擅邀朝中大臣北上而不知會天子?一連串問了十幾個問題,無一字涉董承謀逆之事,無一字指斥袁紹,但字字誅心,把袁紹勾勒成了一個劫持重臣、居心叵測的奸賊,偏還教人無從指摘。

    劉協注意到,這篇製文的最後一段說:董承主動請辭回鄉,結果袁紹不體恤老人的心意,強邀至河北,董將軍一定心生思鄉之情,萬一身體出了什麽問題,該如何是好?

    明明追兵還沒返回許都,這封製文裏卻已預見到董承在河北心情鬱卒,以致“身體出問題”,這其中的暗示,可是有些過於明顯了。

    董承不能死在許都,不能死在曹氏手上,那樣他便成了英雄。所以郭嘉故意放董歸袁,把這燙手山芋丟到河北。可憐袁紹喜孜孜地滿心以為是塊肥肉,吃到嘴裏才會發現是塊硌牙的骨頭。

    郭嘉不是借刀殺人,而是把人推到袁紹懷裏,再偷偷補上一刀。要知道,一個活董承,對袁紹來說極具價值,但一個死的董承,卻是一盆避之不及的髒水。

    董承一死,天下之人不免暗自揣測。劉表、公孫度、馬騰、蹋頓等一方豪強縱有相助之心,也會心生踟躕;袁氏四州裏暗藏的韓馥、公孫瓚舊部和黑山賊餘黨更是會蠢蠢欲動,袁紹在政治上立陷被動。

    劉協在伏壽、楊修等人的幫助下,開始努力用朝堂的思維去看待事物。他驚訝地發現,在這種冷酷的思考法則之內,人命幾乎不占分量,可以輕易被舍棄或交換。眼下這篇製文及其背後隱藏的意義,是一個最好的注腳。

    “真是好文采,不知出自何人手筆?”劉協把製書放到膝前,半是諷刺,半是真心地稱讚道。

    “是軍師祭酒的掾屬,叫徐幹。”荀彧猶豫了一下,又補充道:“陛下也許應該知道,他會接替滿寵任許令之職。”

    “哦?滿寵怎麽了?”劉協一愣,他可還記得那張蛇一樣的麻臉。

    “此次車騎將軍被劫,許都衛難辭其咎。隻是朝廷正在用人之際,經司空府與尚書台議定,滿寵將被調往汝南李通將軍麾下,戴罪立功。”

    這頭陰惻惻的夜梟,終於要離開許都了。劉協咂了咂嘴。他對許都衛沒有那麽刻骨銘心的敬畏,但也知道滿寵的可怕,他的離開,會讓許都許多人大大地鬆一口氣。

    劉協不知道郭嘉為何把這一位幹員調離許都,也許是汝南真的有麻煩,也許是來自於之前曹丕和卞夫人的壓力,如果是後者,說明楊修的手段還是奏效了。

    至於那個接替他的徐幹,劉協完全不了解,他決定回頭去問一下伏壽或者楊修,那人再有手段,總不會比滿寵還難對付吧?

    冷壽光為劉協捧來朱膠印泥,然後打開錦盒,取出玉璽去蘸印泥,卻被劉協攔住。劉協說還是我來吧,伸手接過玉璽,親自在製文上鈐蓋了個端正的紅印。既然漢室沒有拒絕的權力,索性表現的大方些。在過去的幾年裏,漢室一直擔當著曹氏喉舌的角色,也不差這一次。

    “朕也隻有這件事能做,何不親力親為呢?”劉協拍了拍手,把文書交還荀彧。

    聽到這句話,荀彧捧製文的手稍微顫抖了一下,素淨的麵孔微妙地起了變化,好似一陣風吹過水麵,掀起陣陣漣漪。他把製文小心地擱在一旁,輕聲問道:“陛下,是否覺得臣跋扈?”

    聲音不大,但聽到劉協耳朵裏卻不啻一聲驚雷。當朝的尚書令,居然在問天子自己是否太跋扈?這為未免太離奇了。

    當年大將軍梁冀,把持朝政,被質帝麵斥為“跋扈將軍”,乃至惱羞成怒,毒殺皇帝。至此“跋扈”一詞,專為欺主權臣而備。若單以行為而論,荀彧事先代天子擬製文,再請璽用寶,不容說半個不字,比起梁冀、霍光、王莽等人的跋扈來說不遑多讓。

    但當劉協望向荀彧的時候,他看到的卻是一張痛苦、自責的臉。荀彧在極力控製著情緒,可微微抽搐的嘴角、疲憊的眼邊與不經意間蹙聳的長眉,朝不同方向牽扯著他溫潤如玉的麵孔,令他在一瞬間皺紋叢生,老去不止十歲。

    “荀令君,你這是……”劉協被嚇了一跳,雙手局促地放在幾案上。不知該怎麽擺放才好。

    “臣,是否跋扈?”荀彧又輕輕問了一句,伏下身子,額頭幾乎貼到地麵,同時閉上雙眼。他沒有抬頭,也不敢抬頭,此時的荀彧,根本不敢與天子對視,生怕天子吐露出一個他早已知道的答案。

    劉協不知道,他剛才那一句不經意的自嘲,像一把沉重船錨被拋入江底,荀彧本已塵封的痛苦被震蕩而起,泛出水麵。

    荀彧自幼所學,都是王佐之術;所立的誌向,皆是薑尚、張良之儔。未出仕時,鄉黨名士無不稱譽;出仕曹公之後,更是一帆風順。為了實現自己對漢室的忠誠,他還一手策劃,在許都迎回了天子,解漢室之危於倒懸。

    如今他已貴為朝廷尚書令,又是曹公最可信賴的肱股之臣。可越是風光,荀彧發覺離自己的理想越遙遠。一門心思地隔絕漢室,一門心思地告誡雒陽係不要與曹公對抗,看似是出自愛護之心,可荀彧忽然發覺自己的所作所為,非但不是自己心目中的名臣所為,反與史書中那些權奸越發相似。

    可荀彧沒有選擇,他隻能把不安禁錮起來,埋首於案牘之間,不去細想自己這份忠誠究竟幾分向著曹公,幾分向著漢室。

    今天早上,滿寵告訴他,董承已被順利地“劫出”許都,計劃一如籌畫。荀彧突然發覺,自己非但毫不舒心,反而一陣沒來由地心虛。他知道,以傳統的標準來看,那位車騎將軍是忠,自己是奸。

    荀彧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批準使用這麽一種卑劣下作的伎倆,來打擊政敵。他一直試圖回避的忠奸之辯,隨著董承的離去,逐漸付出沉默的水麵。荀彧從那時開始,便處於一種惶惑不安的狀態。當劉協不經意地說出那句自嘲時,他再也無法承受重壓,不得不伏在地上,向天子問出了一個可能導致自己身敗名裂的問題。

    “臣,是否跋扈?”荀彧第三次發問。他是在借著向天子發問的機會,拷問自己。

    劉協愕然地看著這位尚書令,突然意識到,荀彧的痛苦,與自己是何等相似。他們都身處在一個不情願的環境之下,扮演著與本心相違的角色。

    略作思忖,劉協露出一絲了然的笑意,右手有節奏地拍打著玉璽,用舒緩而奇妙的聲調詠道:“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芷。”

    荀彧昂起頭來,對天子的這個回答有些意外。這是《離騷經》裏的句子,說的是屈原因佩帶蕙草、白芷等高潔之物,而成為奸人攻誶的口實,隱喻三閭大夫守正不移,為朝中所不容。

    漢代治經學章句者,對此無不熟極而流。可天子為何忽然吟出這樣的句子?尚書令何等聰慧,隻困惑了數息,便洞悉了其中暗示。天子挑選此句吟誦,意義含蓄而清晰——朕知道你本心清白,隻是為奸人所迫,不得已而為之。

    當下環境,無論荀彧還是天子,都不能把話說得太明白,傳出去將是一場政治大災難。天子能體察到這一苦衷,便以這種方式隱晦地予以安撫,讓荀彧一時感動莫名。

    但埋藏在其中的深意,卻不止這些。“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芷”的下一句,是“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荀彧聞弦樂而知雅歌,知道天子的本意,其實是落在這未曾詠出來的一句上。

    心之所善,豈不就是王佐之道?九死未悔,豈不就是效忠漢室?這個勸誡太敏感了,不得不把它深深埋藏在辭賦之中,讓人去細細品味。

    這種溫和而含蓄的手法,天子在從前可從未表露過。

    “是臣一時失態了。”荀彧緩緩起身,深吸一口氣,把適才流露出的情緒全數斂回,又變回那位清雅淡然的尚書令。至於心結是否解開,又該如何抉擇,則隻有他自己知道了。

    “陛下您可變了不少。”荀彧感慨地說。

    之前的天子是一個陰冷、隱忍的年輕人,從來不苟言笑,喜歡用一種平靜而危險的眼神觀察他們這些曹氏心腹,像是一個孱弱的複仇者;而現在天子變得溫和多了,言談舉止更加圓柔。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