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1654章 在皇上眼裏一切皆有可能(2/2)

    那一項政策“規矩”過?

    興許大家現在也都看出來了,皇上非但不遵守不在意規矩,反而有心挑戰那一切貌似並不合理的規矩,仿佛誓要破除一切規矩的桎梏。

    這才是皇上。

    任命努爾哈赤做高官,不過是皇上政策的冰山一角而已。

    與整個改革的進程相比,又顯得有多重要呢?不過如此。

    這樣一想,還有什麽不能接受的?

    在皇上眼裏,似乎一切皆有可能。

    當然,重要的不是看皇上“另類”,而是要看政策所帶來的“政績”。

    皇上執政以來的“政績”不用多說,官員們高興,天下百姓更高興。

    不高興的恐怕隻有皇親國戚與士紳地主那些豪強大戶人家。

    可那些人太富裕,吃得太飽了,不是應該吐出來一些嗎?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千古不滅的宗旨。

    如果能解決邊患,任命一個努爾哈赤做兵部右侍郎算什麽?

    由於邊患,大明可謂傷筋動骨,但最後問題卻始終未能解決。

    由於邊患,大明一退再退,已經逐漸放棄了許多地方的管理控製。

    退守中原,好,那中原的日子是否好過一些呢?事實證明並沒有。

    因為你退人家進,他們甚至打到京城,甚至將皇帝都給擄走了。

    這才是血淋淋的事實。

    至此,反對任命努爾哈赤為兵部右侍郎的人,似乎才認清皇上的遠見,同時也認清首輔與天官為何附和支持,誰都沒有說一個“不”字。

    輿論逐漸轉向一片大好。

    然而,終究還是沒有幾個人,能全部領會到朱翊鏐此舉的深意。

    準確地說,是沒有。

    京城裏有誰能想到,朱翊鏐任命努爾哈赤,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希望通過努爾哈赤身上的進取精神,去激勵莫氣沉沉的大明官員?

    讓大明官員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不要總以為自己天下第一,更不要小看任何一個少數民族人。

    倘若不思進取,遲早會被人取代。

    放眼整個大明,此時此刻恐怕也隻有與朱翊鏐交談過的王象乾知道了。

    即便像李太後、陳太後、鄭妙謹、張居正、馮保、潘季馴這些,已經知道努爾哈赤會危及大明江山的統治的人,也難以理解朱翊鏐的用心良苦。

    不僅此刻難以理解,他們這一輩子都不可能理解。

    因為他們不可能像朱翊鏐一樣知道曆史上的努爾哈赤就是建立了自立於大明之外的新興政權。

    然後經過兩代人的努力,事實上真的推翻了大明的統治。

    而他們還隻是停留在朱翊鏐這個“預言”上,又怎麽可能指望他們理解得有朱翊鏐那般深刻?

    況且以大漢民族正統自居的理念可謂根深蒂固,又哪能輕易被改變?

    正如一個人,發現別人身上的問題容易,發現自己身上的問題並決心改變那就太難了。

    讓大明的官員承認自己莫氣沉沉老態龍鍾?這可能嗎?

    即便有先知先覺的人意識到了,恐怕也不願意承認自己不行。

    而要改變,無疑更難。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