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1654章 在皇上眼裏一切皆有可能(1/2)

    因為之前深受其害,所以馮保現在堪稱是控製輿論的一把好手了。

    謹遵鄭妙謹之命,他開始控製京城官員以及讀書人對努爾哈赤的看法。

    首先,找到了顧青雲。巡城禦史對京城底層人的掌控比較有效。

    然後,他去了東廠。盡管馮保已經卸任東廠提督一職,但他在東廠還是擁有絕對的人脈與話語權。對於東廠,是從底層到高層的控製都比較有效。隻要談到東廠,無不色變。

    最後,當然還是離不開言官。畢竟這是朝中官員忌憚的存在。

    把關好這三個方麵,馮保相信關於努爾哈赤的輿論,很快會朝著他,哦不不,是鄭妙謹想要的方向發展。

    如果依他的想法,像對待哱拜一樣將努爾哈赤做掉也沒什麽大不了。

    女真族眼下的實力又無法與大明相抗衡,怕什麽?如果建州女真亂了,剛好借助打擊女真收拾其他部落。

    這叫亂中取勢。

    然而,這隻是他的想法,鄭妙謹不是這樣想的,他不敢違抗。

    因為他知道鄭妙謹一旦狠起來,那可要將皇上甩出好幾條街。

    這樣,京城大街小巷關於任命努爾哈赤的議論風向逐漸變了。

    原來都是質疑與不滿的聲音,甚至有人又彈劾首輔與吏部尚書。

    抨擊他們,一個掌管內閣,一個掌管人事任免,卻毫無作為。

    可經過馮保一番操作,人們逐漸意識到,任命努爾哈赤為兵部右侍郎,似乎也有其合理性。

    不說努爾哈赤的軍事才能,也不說努爾哈赤仗著是皇上的徒弟。

    人家可是建州女真的統領,而且是統一之後的建州女真各部統領。

    將他調到京師來做官兒,一來杜絕他萌生反明之心,二來借此拉攏其他部落的統領入籍大明。

    還有,這也正是皇上民族政策的彰顯。既然皇上決定將各部納入大明,那就是自己人了,不能再以敵對的姿態去對待各少數民族人。

    這時候對努爾哈越好,越有利於改善與其他各部的關係。

    成百上千年的史實告訴我們,與外族抱持著敵對的姿態,邊患的問題永遠得不到有效解決。

    曆朝曆代都一樣。

    靠武力征服,隻能維持一時,待各部落休養生息發展壯大之後,他們又開始與中原為難了。

    而大明朝表現得尤為明顯。

    那不如試著以友好的姿態,歡迎他們進來,與大漢民族融為一體,未免不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

    皇上不正是推行這樣的方針嗎?

    興許能永久地解決邊患問題呢。

    自皇上坐鎮遼東,邊外各部落難得的安寧和睦,遼東再無戰事了。

    讓努爾哈赤來京城做高官,體現了皇上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遠見。

    給努爾哈赤大官做又能如何?

    之所以反對,一是反對努爾哈赤是外族人。可皇上明確有旨,以後“外族”指外國勢力,而不指向少數民族。

    二是反對努爾哈赤憑什麽上來就做兵部右侍郎,這樣亂了規矩。然而皇上什麽時候在意過規矩?

    從逐步切斷對皇親國戚的無條件供給,到任命駙馬嚴永凡做官,到清田均田,再到接納女真族、蒙古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