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1542章 大明水師為何衰落?(2/2)

    第四,明朝政權的腐化和地緣政治思想的落後,也是明朝水師衰落的重要原因。

    明朝的腐化所帶來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皇帝挪用水師餉銀,宦官動用運輸船隊,軍官克扣水兵軍餉,並動用戰船進行走私活動,都造成了大明水師的疲憊不堪。

    同時整個明朝陷入黨派之爭,沒人關心明朝的海上利益。

    腐敗的危害顯而易見,但思想觀念的阻礙卻難以察覺。

    中國古代地緣政治思想,有著兩個致命的弱點。第一缺乏海權觀,是典型的大陸性地緣政治觀。

    中國並非缺乏航海傳統,在春秋時代就有了海上運輸和海軍。

    但缺乏對海洋戰略價值的重視,隻有像鄭和等少數人有這樣的戰略眼光。

    鄭和艦隊的部分成員擁有海上探險精神,為此他們曾深入前人從未涉足的海域,他們實際上是進入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的第一批航海家。

    然而他們悲慘的出身注定他們的努力是失敗的,這些中國古代罕見的航海家都是備受歧視的宦官,他們的成功隻能加重主流社會對航海的敵視。

    以致於,明朝官僚們在1422年趁鄭和遠在海外之際,終於讓皇帝放棄了海外擴張的企圖,其中一個理由是:外麵的世界太大,讓他們感到恐懼。

    不久鄭和被召回了,艦隊在海港中爛掉,航海資料被兵部銷毀,停止建造遠洋艦船,嚴禁海外私人貿易,將近在咫尺的製海權拱手讓人。

    海權觀念的缺失,造成了國防戰略中的大陸****,從而使水師得不到足夠的資源。

    第二個致命弱點是,半虛構的中國中心論。中國人自古認為自己是天朝上國,把其他國家當作蠻夷。

    沉醉在起初是真實的、然後是虛幻的,最後是偽造的世界中心地位中,不願意去了解朝貢圈外的世界。

    這個特征在大明表現很明顯,到了後來大清就更不用說。

    由於落後的地理觀,當時認為鄭和已經到達整個世界,在海上沒有發現與中國可以抗衡的力量,因此保持水師也變得似乎沒有必要了。

    中國中心論帶來的文化優越感,就是使得中國執行了一條世界主義的外交路線,盡管也有地緣政治利益和資源貿易上的考慮,但更加注重於價值觀的推行和文化的輻射。

    得承認,這種對外戰略比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要文明得多。

    可也得承認,這種戰略容易漠視本國的戰略利益。

    當鄭和粉碎了來自馬六甲海峽,錫蘭和爪哇的挑戰時,大明帝國實際上獲得了控製這些戰略要地的合法性,從而理論上可以控製亞歐國際航路。

    然而,國人傳統的懷柔政策,再次導致坐失良機,否則葡萄牙人根本就沒有機會進入遠東。

    民族國家意識的缺失,造成了明朝海外利益的自動放棄。

    這一切加在一起,便造成一個更可悲的結局:當西歐國家為了建立海軍不惜向威尼斯銀行家借貸時,明朝兵部官員劉大夏卻將具有重要戰略價值的,曆經鄭和船隊數十年舍生忘死才得到的航海資料給銷毀了,而且幾乎受到明朝所有官員的一致稱讚。

    倘若鄭和泉下有知,肯定死不瞑目棺材板都壓不住了。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