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1474章 遼東軍演之鴛鴦陣(1/2)

    看書網.630.,最快更新不負大明不負卿最新章節!

    對於東北方向上的蒙古族與女真族部落前來觀摩的代表而言,戚繼光的鴛鴦陣無疑最讓他們期待了。

    因戚繼光鎮守薊鎮,與東北方向的部落僅限於幾次支援李成梁的戰爭,其它時候基本上沒有交集。

    但這次軍演,戚繼光隻帶來了三千戚家軍,以充當“鴛鴦陣”的前方主力,其餘七千士兵是李成梁的部下。

    鴛鴦陣的主體仍是步兵,隻不過是進行了以左右對稱為主的排列組合。

    因為鴛鴦陣是戚繼光在抗擊倭寇時創立的一種疏散的戰鬥隊形,所以將他調到北方後,雖然基本陣型未變,依然是十二人為一隊,但已經不拘泥於隻是簡單的鴛鴦陣,而配合戰車、炮兵,以及各兵種的協同作戰。

    抗倭戰爭中使用的鴛鴦陣,是一種以小股步兵為主的戰術,目的在於對付海寇並適應南方的地形特點。

    待火器廣泛運用於戰場後,武器的殺傷力和破壞力顯著提高,大而密集的戰鬥隊形難以適應作戰需要。

    戚繼光便根據東南沿海地區多丘陵溝壑、河渠縱橫、道路窄小和倭寇作戰特點等情況,首次應用了此陣,以形似鴛鴦結伴而得名。

    後來鎮守薊鎮的任務變成了防禦蒙古的大部隊騎兵,因而在“鴛鴦陣”基礎上必須作出改變,這種改變可以稱之為“步兵軍官的各兵種協同作戰”。

    為了適應北方的戰爭需要,最顯著的改變就是加入了戰車與火器。

    這種戰車的性能以防禦為主,形狀與民間的大車相似,所不同之處在於民間的大車車廂兩側各有廂板。

    而這種戰車隻有八片可以折疊的屏風,長十五尺,平時平放在車轅上,作戰時打開,樹立在一邊車輪之後,以代車廂,故而又稱之為“偏廂車”。

    幾十輛戰車並肩銜接,擺成圓形或方形的防禦據點,屏風最靠邊的兩扇可以前後搖擺,有如門葉,步兵由此出入衝鋒應戰。

    每一輛戰車上都裝載有“佛朗機”輕炮兩門,它以青銅或鑄鐵鑄成,長度自三尺至七尺不等,口徑則小於二寸,從炮口裝入鉛彈,最大型的佛朗機,射程也才兩千尺。

    所以在朱翊鏐後世的標準看來,這種歐洲式的火器,隻能算作大口徑的火槍,而不能算作炮了。

    這種佛朗機輕炮以及輔助火炮的鳥銃,都在戰車屏風後發射鉛彈,屏風開洞作為鉛彈的出口。

    二十名士兵配備戰車一輛,其中十名直接附屬於戰車,任務為施放佛朗機輕炮,另外十名就是“殺手”。

    殺手的任務以藤牌、镋鈀和長柄單刀迎敵,殺手距離與戰車保持在二十五尺以內,殺手前進,戰車隨之。

    其他步兵部隊依然使用鴛鴦陣的戰術,稍有差異的是藤牌手應當匍匐前進砍斫敵人的馬蹄,長槍手主要在於挑刺敵軍使之落馬,竹製的狼筅一部分已經換成了鐵製。

    這次演習三千戚家軍充當主力,戚家軍前頭有遼東騎兵三千,後頭有遼東步兵四千,重戰車有一百二十八輛,輕戰車有二百一十六輛。

    迎敵時,由騎兵負責衝鋒,戚家軍負責殺敵並阻擋敵人,使得後頭的戰車有充分的時間構成戰鬥隊形。

    當敵軍逼近,前方的騎兵可以迅速退入戰車陣內。

    這種由“鴛鴦陣”演變而成的混合旅,在敵方人數很少的時候拒不迎戰,隻有來犯的大批敵軍進入火器的射程中,也就是約二百五十尺時,佛朗機、鳥銃和火箭等才同時施放。

    當火器的威力發揮以後,步兵從戰車之後衝出,形成又一道衝擊波,隊形依然以鴛鴦陣為主,與敵人格鬥。

    等到敵人攻勢挫被挫隊形散亂,騎兵再次車後整隊出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