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1372章 高興事兒多(1/2)

    眼看一年的穀雨節令到了,一眼望不到邊兒的華北平原上墒情已動。

    蔥蔥麥色一天變一個樣,柳條兒滾綠,榆錢兒綻青,融化的雪水流入滹沱河中,變成翡翠樣的春浪,把遼闊無邊的北國滋潤得更加嫵媚。

    大地萬物昭蘇,生機勃勃,牛歡馬叫,春光如酒,如此良辰美景,怎能不叫人心曠神怡呢?

    事實上打從泰和元年開始,除了昌平州突然爆發一次流感,其它方麵朱翊鏐感覺遇到的基本上都是喜事兒。

    經過去年大半年的鼓吹與沉澱,多數改革方案都已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有些也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人們逐漸意識到身份證製度的好。

    天下百姓無不為清田均田官紳一體納糧製度而熱烈歡呼。

    逐漸切斷對皇親國戚的無條件供給讓朝中官員都感覺身上擔子輕了。

    天下衙門包括其它各行各業都施行六天一休製讓人感覺日子的美好。

    等等……這些都是製度上、大方向上的改革。天下官民高興了,朱翊鏐坐在皇帝的位子上自然就高興了。

    若說更直觀的感受,或者說更切實看得見的好處也有,比如開源節流讓戶部越來越有錢了。

    有錢腰板也就硬了,不會再瞻前顧後這也不敢幹那也不敢幹,整天為入不敷出而愁白了頭。

    除了感覺國家太倉越來越有錢,年後不久,從江南各處糧食站裏兌運來京的兩百多萬石糧食,也都一粒不差地足額運抵通州倉。

    對於朱翊鏐與朝中官員而言,這是國富民強最有效的體現了。

    想著自永樂皇帝遷都北京以後,南方的稅糧都是分春秋兩次解運。

    春秋運河水豐,容得下千石大漕船的航行。但福禍相依,一年中最讓人提心吊膽地也是春洪與秋汛。

    船行河中,若連續遭遇大雨,洪水滔天,船毀人亡的慘劇每有發生,糧食損失少則十幾萬石,多則幾十萬石,幾乎從未足額收繳過。

    遷都北京一百多年來,這個矛盾始終沒能很好的解決。

    朱翊鏐登基即位後,再次啟用潘季馴,江淮漕河的治理大見成效,通過疏浚與閘站的修建,大大增強了水係的調節功能。去年夏秋之交,潘季馴大膽上疏建議,改春秋兌運為冬運。

    冬季本為枯水季節,有些河床地段水淺甚至僅沒腳裸,不要說大漕船,就是淺幫船也斷難通過。

    但經過潘季馴的治理與調度,多處蓄洪湖泊可開閘放水,保證漕河運糧的必需水位。

    這一舉措可以說是更改了朝廷延續已久的祖製。朱翊鏐力排眾議采納了潘季馴的建議。

    嘿,冬運成功了。

    兩百多萬石糧食安全運抵京師,沒有沉沒一條船,傷亡一個人。

    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跡。

    但朝中官員無不心知肚明,冬運的成功漕運固然是一方麵,另一方麵也是國家控製力強化的體現。

    ……

    國家大的方麵,高興事兒多;個人方麵,高興事兒更不用說了。

    首先,終於讓趙靈素走出了景陽宮而成為鍾粹宮的主人。

    其次,看到朱八戒與相沢成親,如今又幸福地懷上了孩子。

    還有幫助李時珍的願望達成,《本草綱目》成功出版享譽全國。

    申用嘉與王姽嫿也已經成親了,讓申王兩家人都對他感激不盡。

    還有李得時與寧馨兒的孩子、永寧公主與嚴永凡的孩子相繼降世。

    等等……這些都是喜事兒。興農集團與吾愛吾家的還不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