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1176章 遼東邊牆、邊外與奴兒幹都司(2/3)

    “仁宣之治”,也就是明仁宗朱高熾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的寬鬆治國和息兵養民等一係列的政策使得國家出現盛世的局麵,是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可這種盛世的背後,付出的代價也十分沉重,明宣宗將奴兒幹都司遷址到開原。朝廷的正規軍撤出後,遼東邊外便轉由女真部與蒙古部自行管理。

    明宣宗當初為何放棄奴兒幹都司呢?

    第一,他認為那裏是苦寒之地,類似於雞肋。占著這個區域,既不能為國家的發展帶來利益,還要派兵把守,浪費了國家很多財力物力。

    第二,元朝的殘餘勢力因為內訌爭鬥,沒有時間侵犯明朝。所以明宣宗認為以軍事為目的的奴兒幹都司,在沒有戰爭的時候就失去了意義。

    第三,明宣宗認為該休養生息,不再繼續發展成祖的擴張事業,於是選擇放棄一些浪費錢財的地方。

    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明宣宗先是放棄了安南(也就是今天的越南),繼而又產生放棄奴兒幹都司的想法。

    朝廷一旦放棄管製,也不駐軍派官員,發展到現在就更難以掌控了。

    這是不得不麵對的現實。

    但張懋修感覺自己也領會了朱翊鏐的意旨,就是讓大明軍隊協助努爾哈赤統一這一大片廣袤的地區。

    原來是分散打亂以便易於控製,如今朱翊鏐思路變了,又要重新統一組合起來——這個任務交由努爾哈赤。

    但前提是必須保證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後對大明的絕對臣服,稍有不臣之心,朱翊鏐就要動手。

    這也是為什麽要將他安插在努爾哈赤身邊的重要原因之一。

    張懋修當然懂得,不然他又不懂打仗,為何將他放在努爾哈赤身邊?努爾哈赤雄心勃勃,眼中隻有征戰。

    努爾哈赤是昔日建州左衛指揮使猛哥帖木兒六世孫,如今建州左衛指揮使還在他父親塔克世手裏,而努爾哈赤本人是建州左衛的龍虎將軍。

    大明洪武、永樂、宣德三朝,以遼河流域為中心,積極經營和開拓遼東都司轄境之外的廣大地區。進入正統以後進入被動防守階段。

    自弘治朝起,建州與海西女真與遼東明軍的衝突日益減少,而由朝貢形成的貿易關係則日趨活躍。

    居住在遼東邊牆之外的建州三衛經濟發展迅速,他們使用的鐵質農具、日常生活用品之類的,主要依靠對明朝的朝貢貿易來獲得。

    建州女真前往京城朝貢的人數,通常有數百人之多,他們向大明進貢馬匹貂皮等土特產,然後通過賞賜的方式獲得他們需要的東西。

    除了朝貢,女真各部也進行各種物資交易活動。截止目前,大明在遼東設立與女真人交易的馬市有五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